第367章 杨震无力承压要退休(2/4)
,就又回到办公大厅里,站在门口守着。
徽宗蹬在龙案上,他的对面,蔡攸和朱冲躬着身子探着头,都在盯着徽宗手上一个黑呼呼的东西。
原来,徽宗的龙案上摆了一个古鼎,这个古鼎据说是长安府进献的,跟前两天那三个不同,是个方形的。还有四件古里古气的东西,摆放在古鼎的两旁。一件看似是铁制的酒器,一件老式的茶壶,还有两件类同于水壶样式的陶器、却比现实的水壶要高,其实那就是古人用的烧水壶。原来他们在研究古鼎和古器皿。
古器皿,是徽宗特别喜欢特别钟情的宝物。从做王爷的时候,徽宗对这些东西就很感兴趣。只不过那个时候,他手头只有从王诜手上淘来的四件。他曾经无数次地想过,等他有了条件,一定要多弄那么几件。现在他有条件了,所以在收到三个古鼎的时候,他就给蔡攸说,“既要想办法多搜集古鼎,还要多搞点古代的器皿,那也都是好东西呀!不单单值钱,关键是收藏价值和它本身的文化内涵,含义深厚,价值无限哪!”
于是,蔡攸就又专门以礼部和万宝征集专署的名义,下发了一个通知,面向全国征集古器皿。 通知刚刚发下还不到四天,就收到了保定府和青州府献上的六件古器皿。吃过早饭,蔡攸和朱冲就兴冲冲的带着这六件古器皿,来向皇上献宝,并请皇上做鉴定。
按说,杨光华是这个万宝鉴定委员会的主委,这事他应该知道,并且应该首先向杨光华汇报。可是蔡攸和朱冲呢,自从征集专署成立以来,所有收到的宝物,都是直接先向皇上报告,先请皇上验看鉴定并欣赏,然后,才列出一个单子,告诉杨光华收到了什么什么宝物。杨光华也明白,他这个主委实际上就是个摆设,而皇上名义上是顾问,却是真正名副其实的主委。杨光华本来就不想掺和这事儿,所以他也并不在乎。只要皇上高兴,皇上愿意搞这些东西,无心朝政,就由着他嘛,谁能左右得了?
此时,徽宗两手都戴着手套,轻轻地拿起中间的一只酒鼎,放在掌心托着,对着门口射进来的光线,一边转着一边看着一边说着:“这古人,那是真有智慧,真聪明,你看两千年之前的东西,居然造的这么精致,看上面的铭文,这不都是大篆吗?可见咱们中华民族呀,就是不缺能人,不缺能工巧匠。”
蔡攸接上说:“皇上,这里边的文化是不是很深啊?臣怎么什么都看不懂,看不明白啊?看这上面的,是字吗?就像蛤蟆蝌蚪一样,还有的龙飞凤舞,咱咋啥都看不出来?”
朱冲就插话说:“蔡尚书啊,这些文字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