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要搞全国龙舟大赛(3/4)
活动,花这点钱算什么?咱大宋朝有的是钱。光华你要明白,国家跟个人过日子是一样,挣了钱不花那就不叫钱,你整天把它放着,放久了,钱也会过时作废的,哦,不能说作废,是贬值。我做王爷的时候,先帝一年光给我的钱,就一百多万。我们当时可是有五个王爷呢。还不说给我们盖房子修院子的钱,还有我平时出去打猎呀、搞个什么活动呀,跟先帝要钱,先帝从来都是很痛快地就给,也从没打过折扣。我听宰相说,咱们大宋朝国库里现在存了十六亿八千多贯呢。这么多钱,拿出个百二八十万的,九牛一毛嘛。你估算一下,端午节搞这个龙舟大赛的话,约摸能花多少钱呀?”
杨光华说,“这没法估算,我需要让户部算算账。咱们只算朝廷应该花的钱,不算全国各州府花的钱。这些地方官府啊,花的钱可能都要报到朝廷来,最后还是朝廷出钱。不过,只要能把活动搞好,哪里出钱并不重要。”
徽宗一听,就说:“什么?下边官府花钱也要跟朝廷要?这成何体统啊?他们的知府知州,所有官员的薪俸,不都是朝廷发的吗?哦,参加个国家举办的龙舟大赛,还得向国家伸手要钱?不行不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
杨光华心想,让了官员的薪俸是固定的,都要一分不少地发给官员们;拨给各级官府的办公经费,尽管数额在历朝历代算是高的,但远远不够各级官府支付。不足的,无非就是开源节流。节流,根本不可能;开源,开什么源?盘剥老百姓呗,不从老百姓身上刮,他们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呀?有几个官员能够勤政到真正自己去想办法挣钱的?压根就没有。杨光华看过一个资料,也听蔡京说过,当年蔡京他们在修木兰陂的时候,总共花了一百多万贯钱,其中当地的商人和富户共捐钱六十多万贯,其余的朝廷专项拨款二十万贯,剩余的二十多万贯都是地方官府搜刮的民脂民膏。好在那还是利民工程,老百姓虽然被搜刮,但是怨气倒还不大。而地方官府却是一文都没出。可是,根据皇城寺报给杨光华的材料来看,现在各地的官府都在想尽办法,设置各种名堂,从老百姓身上刮钱。所以杨光华一开始考虑全国性的龙舟大赛时有些犹豫,就是担心地方官服从民众身上刮钱。可皇上对举行全国性的大赛兴趣颇浓、热情很高,现在皇上又要求不给地方政府拨款,而让地方官府自己想办法,这实际上,不就是让地方官府公开去搜刮民脂民膏吗?
但是,既然皇上这样说了,杨光华没有必要也不想跟皇上辩驳。由此,杨光华又看到了徽宗的一个特点,他不懂民情,不懂民生疾苦,他也不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