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徽宗时代大幕开启(2/3)
的因子,因此对如何当好皇帝没有强大的探究动力,这就令他即便学习做皇帝的知识,也只是限于表面或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看这类书常常看不了一会儿就害睏打盹哈欠连天。
这些因素,肯定是制约他的自身因素。还有很重要的客观因素:太后没有为徽宗打造或者留下一个坚强的执政团队。太后听政半年,徽宗看、听、学,徽宗亲政半年,依然是靠太后指导和支撑,真正独立处理的大事一件都没有过。虽然已经形成了一个由杨光华和韩忠彦为首的辅政团队,但还不够稳固成熟,也不够坚强有力。正是这些因素,令徽宗在太后崩逝后,一度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困惑、无助和手足无措。
杨光华对徽宗的脉把得一清二楚,就问徽宗,“皇上能听臣说一句吗?”
徽宗说,“说吧,说吧。”
杨光华就说:“人死不能复生,太后已经去了,无论您多么悲伤难受,太后也回不来了;何况在太后的有生之年,您尽到了孝,您也尽到了这一片衷心,您从做王爷的时候就那么的恭敬太后,那样的孝敬太后,尤其是太后病重以后,您不是天天去看望、天天去问候吗?太后在天之灵都会非常欣慰的。您是一国之君呀,如果您不能从这种状态中快点走出来,就会影响您皇上的形象,也影响朝廷大计啊,何况您把朝廷治理的好好的,一切都顺风顺水的,那样太后在天之灵才能安宁,也才能放心呀,要不然她能放心吗?您想到这点了吗?所以呀,臣请皇上不要再想那么多,还是要想朝政的事。您看,现在朝廷一派生机盎然,多么好的局面呀,这些本身有太后的功劳,可是这不都是您亲政以后所做出来的吗?何况太后走了,您作为皇上才是真正的天下之君。太后在的时候,不管什么事,尤其是国家大事,您总要考虑太后会不会同意,即便太后退位之后,你也得要问她一声,况且如果您有什么新的主张和开创性的做法,您都会担心太后能不能同意,如果太后不同意或者太后不高兴,您就不便实施。太后现在走了,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怎么干都是正确的,因为您是一国之君啊。”
杨光华知道徽宗这样的性格,就如一个不成熟的孩子,情绪一不好就哭闹一阵子,情绪一好那就蹦蹦跳跳,欢欢喜喜,高高兴兴。杨光华的这一番话,点醒了梦中人,最起码后边的两条,对徽宗的震动特别大。于是,徽宗的精神当即就有好转。呆愣片刻,徽宗抬起已经耷拉几天的眼皮,有气无力地说:“我不只是因为太后走了悲伤,我就是觉得没有了太后,以后遇到大事找谁?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