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改革势在必行(2/3)
他的话语中蕴含深意,令朱元璋陷入沉思。
“皇权深入民间并非指皇帝亲临乡村,而是指需委派信任之人,确保乡村治理有序。”
朱柏指出,大明疆域广阔,人口剧增,这对国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首要任务便是妥善安置全国的知识分子,"朱柏沉吟道,"读书人的目标何在?有人言曰,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实则只是虚饰之辞。
他们寻求的,无非是权力的顶端,为何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不正是对此的最好诠释吗。”
朱柏的话语中带着一丝讽刺,朱元璋则默默倾听,未置一词。
随着大明物资丰饶,识字之人愈发众多,连女性也开始研习学问,朱柏顺势提出了新的议题:"鉴于此,我们应当适时调整科举制度。”
他转向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决心,"父皇,您可能已经为此头痛多日,让我来为您解忧吧。”
两人坐下后,朱柏继续阐述他的见解:"如今人才济济,朝廷应细化官职体系。”
朱元璋饶有兴趣地询问,仿佛孩子对新奇事物的好奇。
朱柏解释道:"例如在乡村,以往仅有里正这类并非正式官员的管理者,他们既是朝廷在乡间的代表,又节省了大量开支。”
然而,这样的制度存在漏洞,朝廷的权威在某些乡村往往不如当地德高望重者的影响力。”
这导致朝廷难以有效利用广大农村资源,进而影响了整体治理。”
朱柏分析道,"过去的财政困境是原因之一,但现在不同,我大明年税收已突破百亿,这笔巨资若闲置,岂非浪费?父皇您已阅户部奏折,改革势在必行。”
朱柏的话让朱元璋眼前一亮,他紧盯着儿子,"柏儿,你是否已经有了改革的具体设想。”
朱柏略作思索,"父皇,我们可以从小范围开始试验,逐步完善这一改革方案,以免走错一步。”
例如,他们决定通过地方选举来设立一个州级机构,随之将其中职务细分为众多职责明确的小部分。”
“在城市的核心,设立一个专司廉政监督的部门,以此激发州府内部自我审视的能力。”
“这个监督体系直接隶属于朕的掌控,晋升任免权仅属于朕一人,如此一来,这些官员的利益便紧密地与朕捆绑在一起。”
“毕竟,人与人的关系往往建立在利益之上,有了利益,自然会为朕效力;反之,一旦失去利益,关系便会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