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悲剧的神!准备好颠覆传统文学界了吗?(2/5)
这将近一周的时间,在全国范围之内——
他甚至只卖出去了三千多册?
如果说,你只是小打小闹,写书只是为了玩儿,卖出去这三千多册书
那或许也能接受?
但偏偏,江海为了这《许三观卖血记》,前前后后投入进去几大百万。
在没有出版社托底的情况下,分分钟大几百万,你管这叫小打小闹?
“这是《许三观卖血记》上个周的销售情况,你看一下”
看着邮箱里,杨殊曼发来的销售统计报表,江海顿时有了一种心凉的感觉?
投入三百万,印刷了十五万册书,在应该是势头上涨得最猛的第一个周,它竟然
只卖出去三千多本?
《许三观卖血记》的印刷成本是18元,扣除掉各大报刊、书店的宣传费、上架代理费,一本正版图书总的成本应该是在22元。
成本22元,定价销售32元。
这也就是说,卖出去一本《许三观卖血记》,在不扣除版税的情况下,江海可以净赚到10块钱。
上架一周,销售三千册图书,赚到的钱仅仅只有三万。
关键这特么还是税前?
看着这堪称惨淡的销售数据,江海顿时就感觉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怪不得那么多图书厂商都要倒闭,这么薄的利润,这不纯纯就属于是谁来谁死?”
其实正版图书,想在国内发展起来,这还真是比较难。
一本正版图书,在包含税费,宣传,推广这一系列费用的情况下,它光是成本就得是小几十块。
这些成本,自然不可能由出版社和厂商承担,最终肯定都会均摊到消费者身上。
这就导致,一本正版图书,它的发售价格动辄就是大几十块。
你以为,一本书发行售价,三四十块钱,出版厂商和作者能挣很多?
这其实并没有。
印书的成本,本来就贵,再加上销售出去的利润,还得和发行方(出版社),发售方(书店报社等渠道),以及和作者本人三分按比例均分。
这就导致销售出去一本成书,作者本人,还真挣不到太多钱。
这次,也就是发行方和作者都属于是江海,这他才能拿到销售一本书纯利润的10块。
要是把【发行方】和【作者本人】这两个身份分开,销售出去一册书,江海甚至都还挣不了10块?
“怪不得现在这么多作者,越来越不喜欢出书”江海看着这堪称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