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泰山(6/6)
动,苦口婆心,生拉硬拽,又容易与皇帝生嫌隙,听到他下场惨,他竟然一点不意外呢。
或许还是有点意外的。官家那胆小怕事的性子,只能回大宋朝廷耍耍横吧。
可他毕竟是宋人,是宋朝的官啊,再无奈,也得挡着,不然,全没了抵抗的人,大宋该如何是好啊……
赵恒憋红了脸,想骂天幕,又生生克制住了。
他现在丢脸死了,封禅被后人嘲笑,怎能如此,他们怎么敢的!
了,他至少为宋带来了百年的和平,为何就得要打打杀杀,能和气的坐下来谈不好吗,况且打仗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他花个小钱解决了,难道就不算为大宋好吗。
至于说什么大宋不知进取,那与他何关,他又管不了百年后的事。天幕甚至还质疑讽刺太宗一脉,这实在是,大逆不道!
赵恒此刻羞愤欲死。因为追崇儒道,他最看重自己名声的,此刻被天幕大咧咧地讽刺,这和去死有何区别,天下百姓该如何看他!
赵恒继位之后,其实民间对于他继承皇位是有些争议的。
他本来就感到非常不快,后来和辽国签下城下之盟,让他这个皇帝的脸面更加不堪。
总结这次北伐的得失,他越回味越觉得滋味不对,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在这次行动中的表现实在很差劲吗。
风头都叫寇准给占去了,这怎么能行呢?于是,回京不久后。寇准就被以“无大臣体”的理由罢了宰相之职。
后来王钦若就提出泰山封禅的提议,于是赵恒就开始了装神弄鬼的之路。
赵恒安排了一场人为“天降祥瑞”的戏份,不仅制造了一封所谓的天书,还编造了神人入梦的谎言,带头在弄虚作假地鼓舞祝贺天降祥瑞。
朝廷百官在无奈之下多次联名请赵恒封禅泰山,于是在这样一系列前戏的预热之下,赵恒就“顺应”民意前往泰山封禅。
本来朝廷百官以为这样就可以结束了,但是没有预料到的是赵恒弄虚作假上瘾了,不停地开始各种造神活动,几乎掏空了宋朝国库,可赵恒还是毫无悔改之意。
皇帝在破防,一些朝廷官员和有志之士却若有所思。
难道问题出在太宗一脉?那若是……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