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收粮风波(4/5)
大夏收粮的标准是按照每亩一石的保底产能,这一石有一百二十斤。黍米丰收一般是每亩四石产能,因为这有多有少不方便计算,还有些为了防止私藏行为,朝廷会按照折中每亩二石来收。
这么一来不管你是丰收还是绝收,每一亩地最少要收二十四斤粮食。不过阶级就会产生剥削行为,。
也正因为这收成不好本来就是常态,还要背负这样的粮税。多数老百姓无力负担就会卖儿卖女,欠下税粮利滚利的一直都翻不起来身。
然而对于封地政策会严谨一些,毕竟封地的主人多数都是皇家背景。所以十取一会交到国库,其余的就看封地的主人如何制定收取。
其实封地就是王侯的产业,即便百姓哪有自己的土地?无外乎租借给你,只要交了租税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百姓没有地是个死,租上地辛苦点说不准还能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妥协,签了卖身契主子好八成饿不死。但多数都会是被逼无奈的工具人。
方小果作为现代人看不惯这种剥削,所以她把这里搞成了雇佣制。百姓保证完成自己的工作,至于土地、种子、农耕设施全部由方小果提供给大家。这些不是无偿的,不过方小果可以保证他们的收成不受灾害的影响。
上面朝廷的税收算是基本绩效,方小果这里收回两成作为地方库存应对灾荒能力。还有两成作为防灾建设,农机生产,水渠改造。
至于剩下的另外五成里,就会当做报酬由自己支配。方小果收的其实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前期因为都是自己的投入,所以变成分期慢慢归还。从管理上大锅饭不可取,平衡最为重要,这就是现代管理。
一边避免有人存在侥幸变的懒惰,一边激励叫人们为了希望多劳多得。
像今年就算是大丰收,按照以前的标准百姓手里都有节余还很丰厚,接下来的冬天,乃至明年开春就不会因为没有食物而发愁了。
转回头来小公子先来到收粮官面前,听到大家的诉求后,小公子要求查验计量器具。
为表公正从库里取出官斗官称一起校验,结果却很明显。收粮官拿来的计量斗称明显不符合大夏制订的标准器具。
这下证据摆在眼前,百姓都炸了毛。但是收粮官对此不屑一顾。
“你这量具是从哪里来的?量具那是要按照我们带来的为准,要按你们这里的那不合规矩。万一你们自己动了手脚这怎么行?回去本官也不好和圣上交差呀!”
“量具哪有一日一变的道理?那要是都这样岂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