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忽里勒台制度(3/4)
并于当月二十四日抢先即大汗位。史书同样记载了一件事,阿里不哥得知忽必烈即位的消息之后,于同年五月再次举行“忽里台”大会,然后匆忙即位。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再次”。
表面上,忽必烈即位在前,阿里不哥即位在后。
实则不然。
原因在于其实在此之前,阿里不哥已经举行过一次“忽里台”大会。
第一次大会只是达成了一个协议,相当于一次预备会议,答案并没有正式公布罢了。
《史集》明确记载了一件事情,就在阿里不哥召集的第一次“忽里台”会议上,蒙古诸王一致指责道:“我们究竟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才能到来?”
阿里不哥等人一直在等,等谁?当然是等忽必烈及其部下们的到来。
也就是说身处大本营的阿里不哥早就举行了初步会议,并且已经被推举为新的大汗。
只不过并没有等到忽必烈的到来,反而等到了忽必烈于开平即位的消息。
按照阿里不哥的打算,等二哥来了之后,再搞一次较为“正式”的仪式。
二哥没来,大汗驾到了。
这就没法玩了,阿里不哥匆忙之间只能再次举行“忽里台”。
这便是历史上忽必烈即位在前,阿里不哥即位在后的真相。
先大汗指定的接班人尚且需要通过“忽里台”的推举认可,更何况蒙哥死时并没有明确记载留下遗命,这对于下一任大汗来说就更需要通过举行“忽里台”大会获得广泛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举行“忽里台”的地点可不是在开平。
而在蒙古的大本营,合罕的驻地,即哈拉和林。
仅从这一点来讲,忽必烈开平即位便是非法的。
而阿里不哥是在“蒙古本地”举行的“忽里台”,自然是合法的。
另外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参与“忽里台”大会人员的构成:黄金家族的各宗王、地位高的大臣们和异密。
忽必烈举行的“忽里台”和阿里不哥的“忽里台”,谁的参与人数更多,身份更加尊贵?
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阿里不哥原本的打算是先举行元宪宗的葬礼,然后在宪宗的殿帐内举行“忽里台”大会。
只不过忽必烈先下手为强,召集随军的诸王、贵族、汉人举行“忽里台”大会,成功篡夺了大汗之位。
反观阿里不哥一方则是完全遵守草原规则的。甚至无数次派人催促忽必烈尽早返回,以便参加葬礼,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