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苦恨年年压金线(2/4)
,“四明”为地名,也就是庆元府,今天的浙江宁波。
记录了当时的几宗田产交易,其中有一宗为23亩2角59步,交易金额为60贯足额。平均一亩地约2贯600文左右。
前面说的亩产超过2石粮食的良田,一亩地能卖到10贯以上,甚至更高。用这种价格交易的都是铜板,不是交子。
“宝庆”这个年号,宋理宗用了三年,即1225—1227年。
鉴于这已经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故而到了宋朝末年,地价应该还要再高一些。
近五万亩良田,那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就算按照一亩地三贯最低的价钱,那也是十五万贯铜钱啊。
十万贯多有钱?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在隋唐是个好地方,特别是在大唐盛世年间,无数的文人骚客,齐聚扬州城。
当然了,更多的因为这地方美女如云……
文人骚客嘛,美女相伴,以诗会友。绝对是纯洁的友谊。
扬州的繁华,离不开一个人的贡献——隋炀帝。
此人整整耗时六年之久,征调数百万民夫,开通了洛阳到扬州的通济渠。
到最后隋炀帝本人也死在江都,扬州又称广陵,在隋朝时又叫江都。
但大唐帝国继承了隋朝的产业,同样也继承了这条贯穿南北的血脉大通道。
南来北往,不管是漕船、商船还是客船都要在这里停靠,作为交通中心枢纽的扬州,其崛起已经不可阻挡。隋唐时期的扬州——已然富甲天下。
真真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朕要经得起诱惑,赵昺一边给自己鼓劲,一边说道:
“丁员外深明大义,朕甚感宽慰。然,君无戏言。朕当以盐、布的售卖权以及将来的码头漕运权作为交换,由朝廷赎回丁员外家的田产。待到各地百姓回归乡邻,再分给百姓耕种,令我朝百姓有所依靠,在这乱世之中可以苟活下去。”
“陛下爱民之胸襟令草民汗颜,草民心意已决,不收朝廷一分一毫,将这近五万亩田地全部无偿交给朝廷,以助陛下收复四京,扫平天下,恢复我汉家江山!”
“好一句收复四京,恢复汉家江山!丁员外深明大义,朕不会忘记汝之功劳。朕也不是吝惜之人,朕现在就把高要县精盐的贩卖权赏赐于丁员外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