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火器代差(2/3)
!”
只要宋应星能来,朱常淦才不管皇帝背书对于一个文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再说,皇恩不给有用的人?给能拯救大明的人?
再过几年等大明亡了,连擦屁股纸都不如。
“走,陪着朕再去一趟兵仗司。”
王承恩脸色发苦,“皇爷,兵仗司太危险了,要不然内臣替您去一趟得了……”
“那不一样!”
……
等朱常淦来到兵仗司,里面正热火朝天的铸造着火铳,但上次朱常淦临走之前,将毕懋康的《军器图说》留在了这里,让他们照着图样做。
燧发枪。
哪怕是有了毕懋康的图样,还是失败了好几次,朱常淦不得已再次跑到了兵仗司。
“拜见陛下万岁!”
“拜见陛下……”
“恭迎皇帝陛下万岁!”汤若望一口流利的京腔脱口而出,他在大明朝已经二十多年,就是为了传天主教。
“怎么样?是哪里的问题?”
一旁的王徽摇着头道“回陛下,成功倒是成功了,但……还是有些不稳定。”
“成功了就好,接下来就是优化的问题了。”朱常淦面色一喜,什么东西最怕的就是从0到1
只要有了1,
1-100就快了,就好像当初火车刚发明的时候,那些农场主们赶着马车超过火车时还能大声肆意的嘲笑,但仅仅几年的时间,火车便超过了马车。
燧发枪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原来的传火孔边设计一击砧。
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既简化了射击过程,又能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
朱常淦看着汤若望,满脸的络腮大胡子,穿着大明朝的官服。
他上前亲自给汤若望展了展衣服,“汤监正,朕对你还是十分敬仰的,要不然也不会任命你为我大明历史上的第一个洋人监正。”
朱常淦拿出来两本书。
一本是汤若望编写的《火攻挈要》,主讲的是西洋大炮是如何制作,另一本是《坤舆格致》,翻译的德国矿冶家阿格里科拉的《矿冶全书》。
“朕看过你的著作之后,久久不能入眠,但这不够……远远不够。”
“朕希望你能为大明做更多的事情。”
汤若望看着崇祯,一脸的不解,却见皇帝冲着身后摆手,“拿进来!”
只见几个小太监抬着一个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