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地形(3/4)
大门前。
王珂回头看看,这里离村庄足有七八百米远。
飞檐斗拱,红墙黄瓦。那红墙足有五米朝上,四周古松参天翠柏,绿树成荫。迎面就是一个高约十米左右的大殿,拾阶而上,便是一个三眼殿门,均是斑驳的朱红色大门,中间那殿门最高,每扇门都有两米多宽,四五米高。异常森严,仿佛里面藏着许多说不得的秘密与沧桑。
这个陵有些怪,不是坐北朝南,而是坐西向东。
门前,有一条青石铺就的陵道,宽约九米,石缝里长出来的尽是野草,更显陵墓之荒凉。
道路两边各有一排灰白色的雕像。这条路没有走上几十米,却凭空架起一座拱桥。而过了拱桥那边路就断了,路石被附近村民拆得七零八落。这幅风景与院子的红墙和金黄的琉璃瓦形成了非常滑稽的对比。
离殿门五六米,还有两座四四方方的燎炉,这个建筑是古代祭祀时烧祭祀品使用的。
指挥排出操跑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原地解散休息。
王珂走到殿前,再走到那桥上。四下里看看,十分的好奇。
宋睿民跟了过来,对王珂说“排长,这个陵就是耿叔看守的。”
“哦。”王珂站在拱桥的桥脊,再看村南的那几座桥,再看龙泉庄北面和西面的山峦,心里面暗暗赞道,当初选择这座陵址,还真有些讲究。有朝一日,带着温教授和叶教授来这里看看,他们的感受,一定比自己还强烈。
“排长,哪天我们安排一次图板作业,请耿叔带我们进去看看?”宋睿民还在一边说道。
“你们也没有进去看过吗?”
“没有,听说这个陵比较有特点。”
“什么特点?”
“据说哦,我也是听耿叔介绍过,这个陵从外面看,比较低调,甚至连个牌楼都没有,但是里面却十分奢华。一是所有大殿都是金丝楠木所制,没有用过一根钉子。二是这个陵墓,里面藏着大量的汉白玉石雕,超级精美。单从艺术价值,是西山和东山所有二十几座陵墓中,最有特点的。”
“还有这样的说辞?那你什么时候约一下,我把老排长也喊上。”
“行,排长,我们集合吧,是不是在这里走走队列?”
“可以。”
宋睿民开始集合队伍,然后整体进行了十五分钟的队列训练。
出操结束,回到驻地,大家开始洗漱。接着,值班打饭的麻秆赵明明去伙房打饭、打开水。
在排队去吃饭的路上,王珂问宋睿民“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