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兴修水利(1/3)
“干什么?干农活,干体力活呗!你明天一走,我就该忙了,全员劳动,部队不训练了,集中劳动!”
周启兰似乎有点失望,身子重新靠了回去:“你的部队不训练了?这可能是你吗?”
“你说的没错,我始终认为部队就是应该以打仗、训练为核心,别的事情都不该干。可是我们的部队,既是战斗队,也要是生产队、宣传队。宣传队就是要宣传各种先进的思想,比如爱国、比如讲卫生;生产队就是也要支援建设。比如现在的最当务之急,就是兴修水利。趁着冬天要来临了,进入枯水期和农闲期,要集中精力修水利,要动员一切力量修水利,所以只要能抽出来的人手,什么军人了、学生了、工人了,都要来义务劳动。”
“有这么重要吗?”
“周小姐,我通过读古代史书,发现一个历史现象。那就是王朝灭亡,往往伴随着恶劣的天气与自然灾害,比如明代末年崇祯年间,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持续降低,造成粮食严重不够吃,进而加速了朝代的灭亡。几乎每个朝代都是,所以大家会说这是天人感应,帝王昏庸,天降灾难。您觉得这可靠吗?”
“我觉得不可靠,自然现象和人应该没什么关系。”
“嗯嗯,你说的很对。其实朝代初期,也是有自然灾害的天气的。”
“不会这就是你的结论吧?”
“当然不是,你别心急。其实我发现的结果是,历朝历代的兴衰,跟兴修水利有重大关系。建国初期居然贫穷,但是朝廷还有组织能力、官吏也相对清廉,能够投入人力物力去修缮水利设施。这样即使灾年,也能勉强维持老百姓不造反的局面;而到了王朝末期,就陷入了死循环,朝廷没有能力修水利,自然灾害的危害就更加重;越加重就越没有能力修水利。结果就是赤地千里,饿殍遍地,官逼民反。比如崇祯年间,也有人提议修水利,但是他一听投入太大,只得放弃了。”
“所以你现在当务之急,是趁枯水期兴修水利是吗?”
“西北的问题更糟糕,天气寒冷,降水量少,自然粮食产量也低。我的目标是首先让老百姓过上温饱的日子。但是过上温饱日子,不是仅仅让老百姓多种田就能解决的。必须依靠工业化和科技化。所以我要抓紧建化肥厂,要搞科学育种,要引进更高产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对不对?包括这个兴修水利,我是分两部分,一个是修水库,一个是修水电站。”
眼见刘子龙说话如此多,周启兰起身给他倒了一杯茶:“喝点水,慢慢说,讲话也是体力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