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与一般情别(12/16)
子,借一步说话。”
兰台看着这俩墨魂走远,只能无能狂怒地跺了跺脚,发出一个气恼的不成字的音节。
“兰台别这么生气啊,小小年纪当心早生华发。”李白的声音忽从头顶上飘下来,兰台仰头,把脖子向后折了五十多度,看见了屋顶上坐着的魂。
“太白?你怎么又跑这儿来了?”
“算是探望后辈吧。”李白等她转过身来换了个相对而言正常且舒服的姿势,才又笑道:“不过兰台,你没必要这么气愤,子桓他不想说,就算你有补天的本领也无济于事。”
“问题是二丕的路人缘有多差大约是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都知道。”兰台说到这事儿就气成河豚,眼睛里的怒火连鼻梁上六百多度的眼镜都挡不住。
岂料李白却笑了起来,并在兰台诧异的目光中摘下酒壶喝了一口,道:“这事当然谁都晓得,他刚回斋的时候,可远没有现在这般有趣。子桓与子建在那时可真真是一个‘爹爹不疼’一个‘哥哥不爱’。”
“那……”
“兰台可还记得我说的一句话?”李白略微歪了下头,送给她一个nk,“湘水未涸,明月未落,杜子美仍是杜子美,李太白也仍是李太白。于任何墨魂而言,都乃异曲同工。”
兰台张了张嘴,随后便没了其他动作,眼底浮起星星点点的若有所思。
“至于杜牧之——还能喝酒,没什么大事。”李白朝屋内望了一眼,唤来长剑又从房顶上飞走了,只剩下兰台一人在屋檐下站着。
之后的日子里,苏轼仍然会下意识地去找寻王安石的踪迹,杜牧也依然喝着酒,只不过并未像曹丕所言的醉一次。只有兰台似乎是想通了,不再紧盯着那两位墨魂的一举一动,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回到了寻找王安石和李商隐上。
两天后,刚从蓝桥春雪踏入墨痕斋的兰台接到了一通“飞机残骸找回,无人生还”的电话。
刚刚步入社会的小姑娘脑子一片空白,愣愣地捏着手机,站在长年不融的皑皑白雪中,像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
……空…………空………………空…………………………
流淌的空气仿佛穿过了她的脑子,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并像从融化的铁汁里拉出一条铁丝一样,越拉越长,越拉越细……
“兰台?你在这儿干什么?”熟悉的低沉嗓音在背后响起。
她这是……跟东坡一样出现幻觉了?
兰台仍捏着手机,双眼直愣愣地望着前方。
“咦?兰台怎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