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科研英雄(5/6)
已经造出了样机,而且,测试效果还不错。
“谢谢你,张老师,没有您的帮助指点,老杨最后一个课题肯定不会那么容易完成。”
“老杨已经于今日早上凌晨3点多离开人世。”
“他离开的时候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只跟我们说了一句:我走了。然后他就溘然与世长辞。”
张志鹏听得这个消息,不由得泪流满面。
真是天妒英才啊!
这么优秀的深沉地爱着自己国家的科学家,就这么早早地去了。
张志鹏忍住了内心的悲伤安慰了杨卫民的妻子几句。
杨卫民的妻子说:“我并没有特别悲伤,人终究是要死的。”
“老杨已经67了,他还为国家做了大量的贡献,在历史上写下了浅浅的一笔,他这一辈子也值了。”
打完这个电话,张志鹏不胜欷歔。
他总觉得,自己帮助杨卫民那么快完成课题,间接地导致了杨卫民的猝然长逝。
其实,自己当时若是让他的成果稍微慢一点出来,没准配合着自己研制出来的新药,杨卫民还可以多活不少时间吧?
但是,谁知道自己搞出来的新药到底效果怎样呢?
这个恐怕谁都不敢保证的吧?
于是,张志鹏又释然了一点,他觉得,杨卫民能够不带着缺憾离开已经很好了。
杨卫民的追悼大会在2002年的2月10日在京城八宝山殡仪馆举行。
张志鹏特别赶过去参加了一下。
这一天,赶去送杨卫民最后一程的人有很多。
足足有两千多人。
在追悼会上,杨卫民所在单位的领导追述了杨卫民的一生光辉事迹,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而他生前最后在病房里完成了的仿生无人机的课题也获评为国家级优秀课题,在追悼大会的现场还颁发了证书。
这对杨卫民来说,也是个告慰吧!
让张志鹏感到意外的是,他竟然也被邀请上到台前讲几句。
张志鹏想了一下,他来到台前,向着人群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对着话筒说:“同志们,今天,是送别杨老师的悲痛的日子。”
“我与杨老师交往不多,但是,杨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刻,我和我的老师郑敬之去探望他,他竟然还在病房里发奋工作着。”
“杨卫民老师是我们每个人的楷模!他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一个典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