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海外劳务输出和国内剩余劳动力(2/3)
努力掌六国相印,统领百万兵。”
“那个时候我年纪尚小,觉得先生是在糊弄我们,一个人怎么可能成为六个国家的宰相,统领百万大军。”
“如今在林凯峰同志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的能力是无穷的。”
说着,刘老将军走到会场主位坐下。
拿起王长生的水杯,喝了一口茶水。
“古有苏秦掌六国相印,一人统百万兵,今有林凯峰为国家的多个重大科研项目,拿到10亿美刀的赞助,不失为一段佳话。”
“另外,我还要告诉同志们一件事情,林凯峰不但从穆斯塔法酋长手里,为国家科研项目拉到10亿美刀赞助,并且和穆斯塔法酋长商议,将我们的一部分技术骨干,送到迪城修建摩托车分厂。”
“他们两方已经商量好,摩托车厂建成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全部由我们的人担任,迪城负责提供土地,电力和每月工资。”
“摩托车厂的效益,两家对半分,大家说说林凯峰同志的这项提议,对咱们来说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
“当然只有好处了。”
赵副部长想都不想地说道“首长,这是明摆着的事情,国家现在正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劳动力过剩。”
“从78年国家正式下达决定,同意下乡知青返城到现在,回城的知青人数已经超过千万,给各地有关部门带来了严重的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大批国有工厂正在转型,受到生产力等各方面的限制,不是所有工人,都能参与到新的生产建设当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闲下来。”
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个机械工业部,都有着相同的问题。
内部人力资源过剩。
而是已经严重超标。
66年响应号召下行了2000万知青,只有400多万人留在当地安家落户。
剩余1600多万知青,几乎悉数回城。
有的知青甚至是拖家带口返回城里。
计划经济时期,什么都是按需分配。
工厂生产任务如此,招工数量也是按需招工。
唯有老工人退休,工厂才会招收新职工。
少之又少的招工名额中,工厂子弟占了一大半。
每年的招工指标异常金贵,有些人在上面打主意。
不惜花钱,也要为自己弄一份工作。
“同志们,你们的看法和林凯峰同志的看法不谋而合,实话告诉你们,他提议建在迪城的摩托车厂,仅仅只是解决我们劳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