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 新式野战炮问世,重建太平洋舰队(2/3)
题,答案居然如此简单,不由得对石达开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这块楔形块状金属,可以把它看作一个门,炮弹充填后,金属下嵌,堵住后膛,后膛堵好了,威力和上炮速度自然就上去了。
利用现在的炼钢技术,这很容易就能生产出来,这个跟几年后制造的克虏伯一个原理。
这一个简单的技术突破,就意味着,以后可以进一步铸造很多巨炮。
这个改进的后装炮被命名为华夏野战炮。
华夏野战炮参数如下
口径200毫米,炮管长6米、重22吨,仰角可达30度,有效射程超过5000米,每分钟可发射2-3发炮弹。
华夏野战炮的诞生,让全世界的大炮都显得落后了。
蓝星1864年3月,铁路线打通后,军舰的生产也要全部提速。
为了加快生产速度,生产采取舰炮分离的方式。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边生产一门可以360度旋转的华夏野战炮,一边生产铁甲军舰,然后把华夏野战炮放在铁甲舰上固定。
蓝星1864年4月,石达开召集全部将领商量如何重建太平洋舰队。
华夏野战炮的射程和威力可以碾压“勇士”号和“光荣”号的大炮。
既然如此,华夏可以迅速建造航速快的小型军舰,配置华夏野战炮,打完就跑,外国的海军舰队也无可奈何。
就好比邓氏鱼,虽然体型巨大,攻击力爆表,一口可以吃掉一头鲨鱼,但是移动速度慢,最终就输给了小小的鲨鱼和其他鱼类,导致灭绝。
蓝星1864年5月,小型铁甲舰开始批量生产,命名为华夏护卫舰。
华夏护卫舰的参数如下
长50米,宽10米,吃水4米,排水量仅600吨,速度为25节,配置3门华夏野战炮。
蓝星1864年10月,首批生产的30艘华夏护卫舰正式下水执行任务。
蓝星1864年11月20日早上7点,在黄海海域上,起了大雾,30艘小吨位的高卢国铁甲舰在悠哉悠哉地溜着,仿佛已经忘记了这里华夏的领海。
突然,高卢国的瞭望兵发现在5000码开外的大雾中,出现了10艘华夏的小型铁甲舰。
“全体注意,5000码之外看到10艘小型铁甲舰。”
高卢国舰队的指挥官有点飘,下令进攻。
“如此小规模的舰队,说不定是商船而已,无所谓,全速前进,给他几炮就完事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