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印刷对传教的影响(2/3)
这下间谍总管知道万王之王接下来要对谁动手了,他再度行礼:“是,陛下,保证完成任务。”
他和图尔古特随后谈到任务细节,对于间谍总管来说往旁遮普安插密探并不难,地理和最表层的政治信息单靠商队就能收集。
易卜拉欣想要的是能够接触到效忠德里苏丹的总督,靠贿赂对方或是下级官员获取更加敏感的信息乃至策反部分人员。
除了与洛迪王朝在白沙瓦、拉合尔的军政要员搭上线之外,还需要同时再准备一批细作负责在围城时传递城内守军情报并进行力所能及的破坏以和攻城部队里应外合。
听到这些要求,图尔古特紧张起来,萨法维教团的传教网络没有拓展到印度,无法再十分方便地煽动本地信徒发动暴乱或是进行其他行动。
在敌境内只能依靠隐蔽来保护自身的间谍可没有力量完成这样的任务,并且时间很可能并不宽裕。
“陛下,臣对于普通的细作能否在处于警戒且城防体系完备的城市进行多大的破坏持怀疑态度。如果您坚持想要让细作发挥这样的作用,还请您派遣托钵僧前往印度传教发展追随者。”图尔古特有些无奈,毕竟先前的多数地下工作要么可以借用托钵僧发展的传教网络,要么就是任务简单。
作为谢赫,全伊朗没人比他更清楚教团的情况了。托钵僧们基本都被用来填补驱逐逊尼派所造成的空缺,为此他还要从黎巴嫩、阿拉伯伊拉克和巴林岛拉什叶派乌理玛来建设国内的宗教体系。
再加上领土扩张,易卜拉欣很难拿出足够的传教士往海外派。在境外仅有的硕果便是在小亚细亚的传教网络,生活在奥斯曼境内的什叶派部落民和托钵僧一直在接受易卜拉欣的资助,特别是先前的边境冲突让他们大受鼓舞。
并且随着奥斯曼的强制迁移政策使得原先局限在小亚细亚东部的传教网络扩张至西部乃至巴尔干,甚至还有红头在康科坦丁尼耶因为治安事件被捕。
除了巴耶济德帮助易卜拉欣取得的重大进展外,为了传播和巩固奥斯曼什叶派,萨法维方还使用了科技。
易卜拉欣先前顺带引进的古登堡印刷机此时已经在大不里士、赫拉特等地形成产业,能在伊朗巴扎买到或是宗教学校看到的经书圣训基本都是官方印刷版。
除了经书,这些印刷作坊还印刷其他易卜拉欣许可的文学、技术、地理、历史、军事等著作。
同时诸多手工作坊则被宫廷大量兼并,诸多手艺不错的细密画画师、抄写员和装裱工为易卜拉欣服务,给他的书房添了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