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巧妇难为无米之炊(7/9)
许鑫这话也合理。
毕竟这部美食纪录片许鑫的思路是按照时令来拍,那么有些东西可能在特定季节拍完南方,北方那边就已经错过了。
接着,会议室里的人就团队组建,以及纪录片内一些职位的细化做了些说明后,开始进
入纪录片的重头戏。
也就是预算。
这种以年而记得纪录片,人吃马嚼可是一笔大进项。
许鑫的设想里,他要做六集到七集的纪录片,至少每一集的预算,是在一百万左右。
乍一听有些荒唐。
这又不是电影,又没什么明星片酬之类的,怎么可能那么多?
可实际上......拍电影,拍纪录片就是这么花钱。
首先是人工。
外聘的导演可不是体制内的导演,拿死工资,一个月干与不干都是那些钱。
首先导演要考虑到劳务费问题。
导演、摄影、剧务等等,这些人是一笔费用。
出差住什么酒店,租什么车,又是一笔费用。
最关键的还有器材呢。这次是项目制,央视只出钱,一应费用设备什么的都是中标的纪录片导演自行组建。
还包括配乐、剪辑、包装、后期等等。一系列的环节,都是钱堆起来的。
而且是定下了日程,加入了团队后就要开始计算。
在许鑫采用的这种分包团队的模式下,每一集的导演团队,包括一些职业顾问在内,说是1到0人。
这些人就按照一个人一个月五千块钱的工资",那一个月还十万呢。
要是拍一年就是一百二十万。
所以,他给出的一集「100万」的预算,已经是考虑到这是公家项目,不属于私人投资的压缩极限了。
说白了,有奥运会的提前量,对于「公家」给批的款子多少,许鑫心里有数。
结果.....
当听到他的报价时,在场的这些人包括罗铭在内,都露出了无语的模样。
「许导,因为马上咱们就是合作伙伴了,所以我们也和你不说假话。实话就是,七集,一集一百万,一共七百万的制作费用我们给不了那么多。
「......「
许鑫嘴角一抽。
「这还多?bbc那些纪录片,每一部都是千方打底的。这七集的纪录片,每一集按照预想的时长应该在0分钟左右,七百万已经是低到不能再低的预算了。」
他原本心里对于一集一百万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