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康王看她这么积极的样子,(2/3)
的呀,我们能懂的!而且我们也在做古乐复原的工作和溯源的研究,军乐是很重要的部分,可是资料都找到很少!只有一些大略的描述,什么细节都找不到!
如果您这有,那真是太好了,完全可以说是填补了史料的空白!我们连军乐器的样式都找不全!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
康王一皱眉头,军乐是特殊的音乐体系,尤其是在古典战争中,军乐器通常都非常简单,原因就很现实:执掌军乐器的官员小吏,乃至旗门将,受到的教育其实是很有限的。
尤其是阵前鼓进,那击鼓的力士,都是从军士里简单的选出来身长力大者担任,能记住繁复的鼓令就不错了,还指望玩花活?再说就是会也不能让他玩儿啊。
这边传令说左军前行,鼓令力士玩儿个花活儿,先来个七星醒狮,再划一圈边钉儿,来个平槌儿三点头,士兵就懵了:这主帅喝多了是怎么着?怎么,咱们这是先晃荡脑袋,再眨眨眼?那个说也不一定,主帅是福建人,三点头儿是抬腿儿啊。
那这仗还能打?
所以康王对陈玉珥说的这种研究项目,他倒是没什么意见,什么时候都有闲出屁来的人,但是这个进度,他是不信:历代都有武备要略,或许名字不一样,但是都得有,这是军规军法,不可能不记载的。
那里头关于鼓多大,多少人的军阵用多大的,用多少,都是明文规定,干错了在现代也就是个降职,通告,写点检讨什么的;在古时候,那是要杀头,绑至辕门斩首的!
看到他面有不豫之色,陈玉珥一惊,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一边的计宜民连忙找补:“那个节帅,确实,她们是国音的民乐大学生,而且对传统文化这边,也是很关注的。
尤其家传的京韵大鼓,母亲是咱们国家特级演员玉珠儿,那绝对是头一份儿的。”
康王一愣:“玉珠儿怪道唤女儿做玉珥玉珰京韵大鼓”
他低头沉吟,忽地挺胸拔背,面色沉凝,一开口把屋里人全吓了一激灵:“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为!国!雪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他本来就是个低音,又刻意该换了吐气方式,每个字都像千斤大石,咣咣的砸在每个人的心上,满腔悲愤和决绝,都从拉长的那几个字尾出来,沉甸甸的如同黄河水,高悬天上泥沙俱下,闷得人喘不过气来——还稍稍的透了点煞气出来。
宋合登时眼就红了,咬的牙根咯嘣嘣直响,恨不得找个什么的打砸一番,或是找个人大战三百回合
一干纨绔儿全都在深呼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