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工与谋国,拙于谋身(7/23)
。
刘协笑道:“你野心倒是不小……不过依你此番立下的功劳,倒也足够入内阁。”
“从明日起,便到内阁担任典籍吧。”
内阁除了大学士以外还有侍读、侍讲、中书舍人以及典籍官等职位。
如今内阁大学士七个名额都满了,没有空位,即便有也不可能给庞统,毕竟他资历不足。
但给个其他职位倒是可以,反正内阁的职位都是虚职,他可以随意任命。
“谢陛下!”
庞统闻言大喜,当即谢恩。
只要能入内阁就好!
刘协又向诸葛亮问道:“孔明,你的功劳最大,想要什么赏赐?”
诸葛亮摇头道:“臣别无所求。”
刘协闻言也就没继续坚持,说道:“那这个功劳就暂且记下吧。”
封赏之事暂时告一段落。
接下来该讨论正事了。
刘协说道:“经过此番辩论,国子监的兴办将再无阻碍,在各地兴建公共学塾之事也已提上日程。”
“国子监第一批招收的学子差不多可以下派出去了,让他们前往各地学塾支教。”
想要推行科举,普及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让国子监的学子在经过培训后前往各地学塾支教是最好的办法。
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但种出一棵大树最好的时间,就是十年前和现在。
所以还是先行动起来再说。
郭嘉点头道:“陛下放心,此事臣早已安排妥当,必不会令陛下失望。”
刘协这才放心,接着他又想起一事,问道:“郑公当真不愿意入国子监授课吗?”
提到这件事,郭嘉也很遗憾,摇头道:“臣在辩论会结束后又去邀请过一次,但依然被拒绝了。”
“郑公并非对新学有意见,只是因为实在力不从心,不过他向臣推荐了几位合适的人选。”
他对郑玄还是很敬佩的,因为郑玄的风骨和德行确实无可挑剔。
刘协听闻郭嘉的回复,微微颔首,神色间虽有一丝遗憾,却也尽显释然。
“郑公高风亮节,既已力不从心,强求反倒失了敬意。他推荐之人,想必也有真才实学,此事便交由你去安排,务必让国子监的师资充实且精良。”
郭嘉拱手领命,刘协目光转向宣室上挂着的大汉堪舆图,手指轻点着大汉的广袤疆土,心中谋划着教育改革的下一步布局。
“孔明,各地学塾初建,师资虽可由国子监学子先行支撑,但长远来看,教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