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 难以模仿,无法参考(5/6)
斯文人体面的含金量,只看“孔方兄”的。
“哥,中午回来吃饭不?”
“下午有会,就不回去了。”
“那我带表姐她们转转,大姐早上刚来京城,想去故宫,正好有人陪着。”
“嗯?飞燕过来了?”
“早上九点多的飞机。”
“……”
奶奶滴,一听老子要开贵金属趴体就过来瞎搅和是吧?
张老板其实想多了,赵老板这次过来,是花蕊蕊前天通知的,她把自己的变态心理,彻彻底底地表露在了赵飞燕面前。
这让赵老板欣喜若狂。
可算是找着一个“好姐妹”了。
来京城除了验验货,看看花蕊蕊的表姐妹都是什么货色,赵飞燕主要就是处理一下“喀秋莎”的宣传问题。
还有就是跟京城几个高校签一下“勤工俭学点”的协议,这个协议并不是阿猫阿狗就能签的,条条框框非常多,涉及到保险、税收等等东西。
张浩南虽然去年吹了牛逼要狂开“喀秋莎”,其实动都没动,蒙兀省农科院都快急疯了。
这光景,就指着“喀秋莎”卖薯条呢。
“蒙薯一号”能不能继续改良,还不得看经费么。
而中原省农科院,则是跟张老板谈妥了“面包糠”的供应,原本打算设置在许都的面包糠生产基地,现在确定落地在新郑东城。
“沙食集团”并非只供应给“喀秋莎”,目前的大头是冷冻制品,主要是出口南朝鲜和倭奴,不过东南亚的比重现在也在爬升,所以“劳动节”一结束,新郑的副市长就要亲自去一趟建康,然后再去沙城。
要谈一个冷冻鸡排和里脊肉的生产加工厂,这里面还涉及到了“白羽鸡”的引进培育方,跟“沙食集团”的“三黄鸡”“苏鸡系列”并不相干。
这算是新郑市自己的新增税仓,只不过新郑市的国际渠道基本没有,需要一个引荐方,“沙食集团”在华东六省一市的大基建项目中,跟豫东南交流比较密切,也就有了这个往来基础。
就是投资形式变了几次,有些在洛邑、许都的面粉类加工、食品工业机器计划,最后都因为省内政策倾斜,让“沙食集团”选择了新郑。
毕竟来去不是一两个点,最高能有十一二个点的差距,洛邑和许都级别太低,竞争不过新郑也很正常。
再有就是新郑属于铁路中心,“沙食集团”最看重的就是当地物流水平,且很少考虑公路运输,以航空、铁路、水运这三样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