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德行(3/4)
开始振臂高呼,现在的他们无比的渴望粮食,送粮食的大好人进乡,他们怎么能够不欢迎呢?
最后在一处空地上,姬昱聚集了乡邑中所有人,一共四百七十六人,其中孩童占据了一半,只有少数的老者,剩下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农人或是农妇。
连强也带着他一家六口赶到此地进行灭蝗工作。
好在姬昱购买的米足够充裕,不然还真不够发放的。
一旦涉及到群体,就算是每人发一小部分,可聚集在一起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要不是姬昱财大气粗,估计也少有施舍者会像这般以劳作换取酬金。
一人半斗米,合并起来就是两百三十八斗,于后世的换算是六百多斤;要是发两次,就相当于一次进行灭蝗行动就要用去一千两百多斤的粟米。
试想一下,要是有人贪图那庞大的数目累加起的钱财,就算每一份克扣一少部分,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菲的钱财,也难怪总会有人趁着灾难想要发一笔国.难财。
其中的利益让这些人动了不该有的心思。
谋利者能够为了一倍的利益而犯法、两倍的利益而杀人、三倍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况且在他们的眼中,农人所代表的底层只是他们利用的工具,一个人想要压榨自己的工具,又会有什么怜惜的情感呢?
只有道德崇高的人才会舍弃自己的利益去成全他人,不巧的是姬昱就是要做道德崇高者。
先秦时期,一斗粟米相当于2.6斤,一石为26斤,一个五口之家全力务农种植百亩收成150石。(之前说过相当于现在29亩地)
斗的斤数大致演算:先秦2.6斤汉为4斤唐朝6斤宋朝12斤明朝为18斤
一年上缴15石(什一),要吃掉90石,原粮捣碎外壳应当剩下90*0.6,可食用部分为五十四石,也就是一人吃十多石,一年才吃281斤粮食,所以大多数庶农都处于半饥饿的亚健康状态,也难怪斗不过吃饱了的强兵。
粟与米之间的大小单位的比例关系为5∶3的大小石之分。
五口之家剩下了45石,30石换钱,留15石余粮,一年下来还有可能欠钱。
引用李悝的计算来推测出这些,不过李悝其实是最理想化的计算,既没考虑家里的意外也没考虑官绅的**,更没考虑徭役、兵役这些事,对于现实来说也不太现实,底层人到底有多苦谁也不知道,只能知道,先秦时期要想养活一家(五口之家在古代算是标配)需要耕地百亩以上才会活下去的机会。
这里一亩是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