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起死回生(上)(1/3)
第183章 起死回生(上)
姬昱是将来要成为天子的男人,他必须掌握好心学建立起的学阀。
因此在这些学子遇到困惑时要为其解惑,并使其的立场始终如一的站在他的角度。
他也是有私心的,只是私心所存是为了天下。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在意过讲道的形式,所求也是自由自在的追求真理。
不过追求大道也是需要天赋的,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是不能参悟到深层次的道理的。
他们把大道想得太过简单了。
因为姬昱的年纪摆在那里,导致求学者有所轻视。尽管追求大道有所困难,可看姬昱的年岁不大,顿时也就将难度看成了简单模式。
姬昱对其无可奈何,只能让他们修心求得心思纯净。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苦修,可姬昱从不倡导苦难,苦难是不值得被歌颂的,一旦歌颂过度,愈多的人追求苦难而却不能参悟为何苦难。
修苦的另外目的就是放下。
有过痛苦,才能感受到痛苦带来的磨难。
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
有过执念,才能放下执念。
如果戒欲者连**本身都不知道的话就在遵守,那也就失去了戒欲的本质了。
释迦牟尼在29岁前仍过着俗世的生活,享受贵族所享乐的生活,权贵所带来的尊贵。
这说明了释迦牟尼早就享受过了时代的顶级奢侈,有着这样的经历还能放下对世俗的牵挂,遁世之后的苦行才能够找到超脱的意义。
可笑传承的沙弥学的是释迦牟尼遁世后的生活,没有抛弃的觉悟和超脱的悟心,又何谈成佛?
要是一开始就陷入苦修,只会停留在无尽的苦难之恶,而无法体会尘世的道理。
因此姬昱知道,苦修可以,可不能过度苦修。
苦难从来不值得赞美,自我牺牲式的教育也不会让受教育的孩子懂得真正的独立自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苦何以带给了良性的美?
众生苦难的缘由是**太多,苦的是不能放下的态度。
姬昱也不能预料他们苦修的结果,可远离了人世的喧嚣,再见到他们的时候必然有截然不同的样貌。
只是姬昱的苦心有些学子不能理解,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姬皮。
在讲道结束之后,姬皮就带有目的性去四处结交晋国的有能者。
他认为姬昱所讲有失偏颇,讲道的理念也有些错误,于是想要另外找个有能者求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