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王孙论贤(上)(2/3)
在您没有钱财也没有权柄,有着利民的想法也不能够实现,您又何必在意那些外向的东西呢?我听闻您所制的纸和笔那些东西不也利于民生吗?您这样也能够称之为“贤”。”
姬昱再次叹息,神色转变之下就做好了演戏的准备。
他们这些人论道德自我绑架是不及有着后世广阔见闻的他的。
“我之前与晋国之贤人赵衰交谈时说到过,君子的德行不能用器具来衡量,如果用器来衡量人的德行的话,人就只能知物而不能知德。
器具之道,就算没有我,还会有其他的百工发现这样的道理,只是那些东西是我让匠人打造,所以德行就来到了我的身上。
准确来说,那并不是我的德行啊,而是工匠的技艺和智慧。”
听着姬昱的话,三人难受的低下了头,面对这般的诡辩没有找到任何反驳的道理。
可如果王孙没有德行,那他们在这里的目的又是为了做什么呢?
奄息低头痛哭,仲行也在长叹。
他们为自己不能够知道真正的贤而哭泣,听了王孙的话,他们发现自己根本不懂贤是什么。
针虎在此时忍着泪水,提出了质问。
“在上古时期,人们不会造木也不知礼义,时常受到野兽的侵害。有巢氏以构木为巢教会人避雨躲在巢穴里不被野兽侵害,而燧人氏造火而驱散野兽、食用熟肉。如果造物的人没有德行,那又怎么会有人呢?”
姬昱也不禁愣了一下,没想到破局者竟然是三人之中看似最没有智慧的人。
他这套诡辩主要是在偷换人的概念,说出发明的无用,比不上人的美德,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反应过来,看来大智若愚说的果然不假。
“造物的人,是有智慧的,不能和贤混谈。贤明的人,是有仁义的,却能够包含很多的事物。
有贤则有不肖,有德则有缺。如果将小的恩惠当做贤,那世上的贤人就会有很多,而不像贤人的有才能者也可能得不到贤名。反过来如果把对天下的仁义当做贤,那么天下也就没有多少贤人了。”
三人神态各异。
奄息认真听着道理,针虎有些茫然,而仲行则是偷偷拿出随身的书简在案桌下就抄起刀笔开始努力的刻录。
(室内没有准备毛笔,可有些官吏随身会带着备用的刀笔用作笔记)
仲行还记得由余拜托他的事情,就是记录和王孙的谈话,而王孙说出此言,读过几年书的仲行就知道了这不是一般的言论,为了以防有错过或者听漏的话,他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