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孙食鱼(2/3)
了,他的那个兄弟和两个儿子更慌了。一看小弟就没去过城里,上等人怎么会吃这种贱民的食物呢?要是让人怪罪的话恐怕大难临头。这样的恐慌迫使他们连忙跪下向昱这样的“小君子”乞求宽恕。
这是下等人常有的想法。
这因为他们是“野人”,野人是不配享有“国人”的权利的。
国人在城里,有姓氏族权和家田;野人在郊外,被国人称之“庶民”,靠的是周王的井田才得以生存。他们可以用这片土地种东西,可是这片土地并不属于他们的。他们虽然不是奴隶,没有丧失人权,可是与丧失人权又有什么区别。
庶民的生命,就像那桑树的落叶一样,贵族们看见了,那又会在意什么呢?贵族人可以夸夸其谈,说民生,说社稷,将他们的道德立于庶民之上,可是庶民又怎么敢和他们这样的上等人相提并论呢?
“您大可不必这样,我看这个鱼干看起来就很好吃的样子。”
昱拿起鱼干,轻轻的咬了一口,酸涩的口感和鱼的腥臭味顿时间在味蕾蔓延,就像发臭了的腐肉干一样又恶心又让人反胃,让昱实在难以下咽。
东周时期的食物没有那么多的调味品,虽然有不少的香料,可是庶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香料和调羹。对他们来说,调味品是一个奢侈的东西,他们有一块黑色的苦酢布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这种黑色的布沾有发酵的酢(醋)和一些黄盐水,是一般像他们这样的下等人所有的。盐的起源很早,在黄帝时期就开始有人学会用海水煮盐。
东周的盐种类繁多,一般可以按照颜色来区分品级,像一般庶民和平民吃的都是黄褐色的盐,祭祀要用苦盐、散盐,待客要用形盐,君王的膳馐要用饴盐。
像昱这样的王孙贵族,平常吃的是饴盐和河东进贡来的精品白盐。齐国管仲也曾经设盐官专煮盐,以渔盐之利而兴国,在这个时期,有盐可就意味着能有富。
昱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东西,不过是前世还是今生,哪怕是东周肉食多是水煮,可是因为有盐,所以也吃得下去。可是这个鱼干没有尝出多少咸的味道,有的只有鱼没有处理好的腥味和放久了的臭味。
昱实在吃不下去,把那口鱼肉藏在舌头下面,对着小孩拿出了他身上携带的饧。
“鱼的味道让人难以忘记,您给予了我,按照礼节,我也应该给您回礼,这是我母亲做的饧糖,用麦芽做的,给您尝尝。”
小孩没有接过昱的白色的饧,他娘果然没骗他,贵人还会赏赐他东西哩。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