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十大帝王(一)(2/5)
然而秦汉之后,儒学不是被阉割就是被篡改。天下有德者居之,成了一句空话。
只强调长幼有序,又加入私货:嫡庶有别。
却忘了封建王朝口中的孔孟两圣是小妾所生,庶出。孔孟从未讲过嫡庶有别。
现在谈谈李治,这位大唐捡漏王,又是如何继位大统的。
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在大唐历史上发生多起玄武门之变。
第二次就是太子李承乾发动玄武门之变,兵败而废太子之位。
起因是魏王李泰引发夺嫡之争,与李世民过分宠爱李泰,让他生了夺位之心。
又有一帮官僚从中兴风作浪,幻想从龙之功。
加上长孙皇后于贞观十年去世,太子李承乾又患上足疾。
原本是一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太子,从此性情大变,残酷暴虐。
之前太子李承乾的老师们,李刚,孔颖达,魏征等十几位老师对太子过分严苛,产生逆反心理。
在东宫内荒淫无度,让宫中之人扮演突厥人,还曾言:不当大唐天子,要当草原部落的酋长。
倘若突厥人进攻大唐,拱手相让,引兵攻打长安,屠城!
不仅如此,还养面首,有一男名曰称心,俩人皆为男子却干出令人恶心的渔水之欢的事。
称心被李世民所杀,李承乾还为其哭丧守灵。
魏王李泰,作为藩王不去封地,仗着李世民的宠爱,开文学馆,广纳人才。
李世民并没有想过自己是如何夺取帝位,不正是从文学馆招贤纳士开始的吗?
这也导致朝堂之上分成数个派系,太子党,魏王一派,中间派。
帝王之术不仅用来对付朝中之臣,连自己的儿子们也成了牺牲品。
一句话谪出的都是宝,庶出的都是草。
最为悲催的是蜀王李恪,李世民言:像乃父。
李恪不论相貌,才学,能力,军事上是天才,却成了长孙无忌眼中钉,肉中刺。
不惜除之为后快,尤其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相继被废,有能力继承皇位的就只有李恪和李治。
后世百家讲坛曾讨论过一个非常扎心的问题:
如果李恪没有被长孙无忌陷害而死,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发动逼宫立李治为太子之前。
果断处决长孙无忌,大唐会不会发生后面武周代唐之事?
答案是肯定的,同样也会出现一个盛世。
只可惜李恪之悲剧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