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义仓与大周刑统(特鸣谢书友梦欲 的(2/3)
大周各行各业的发展。
臣提议,朝廷在全国各州兴建“义仓”,官府以保护价收购农夫田里的多余粮食,一则可以稳定市面上的粮价,二则如遇旱、冻等大灾之年,可以“义仓”存粮赈济灾民。”
柴宗训一听大喜,心道:
“李涛真乃社稷之才,对于经济方面也有如此长远见识。自己平日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幸好有李涛、王著、吕蒙正等大臣们给自己“查缺补漏”。
经这几年来的大力促垦荒田,大周良田十数倍于“显德”年间,而自唐末数十年战乱下来,人口稀少。
经自己的农业和商业新政后,除了新收为直辖的原各地节度府的三十多个州府的百姓,尚不能温饱,其余各地大周百姓皆已温饱有余,这几年来人口大幅增长。
然而已是暴增的人口,其增长率仍赶不上全国粮食的快速增长,因而大周粮价也在今年,从往年一斗二十文,跌到了一斗十文钱的低价。
且开建全国“义仓”,也可以通过雇佣民伕,促进百姓就业,拉动朕大周的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柴宗训喜道:
“李相所议极佳!“义仓”之举,对我大周社稷好处甚多,利国利民,当立即推广之!”
君臣上百人商议了半个多时辰,最终议定:
在大周一百五十六个州府(柴宗训初登极时,继承父皇基业,大周计有一百一十八个州府。经撤淮南节度、收南平、武清军两地及裁撤全国十余节度府后,新增了三十八个州府),每州兴建二个可储十万石的大粮仓;每县则建一个可储一万石的小粮仓。
由朝廷雇佣当地民伕修建,月俸比之以前略有增加,为百文钱。
经七年修建后,大周帝国每州县的“义仓”皆修建完毕,粮价低的年份,朝廷以平价出面收购百姓家粮食亦成为定制。
逢灾年,朝廷则通过“义仓”赈济灾民、低价卖粮,成为稳定大周帝国国家经济的基石国策。
太傅王著出班道:
“启禀陛下,先帝时下令朝廷编撰的《大周刑统》,总结删简自唐宣宗时期颁布的《大中刑律统类》而制,本是极为契合当时。
只是经这几年来陛下大刀阔斧的重农重商改革,许多法、律、令已不大适合如今社会情势。
臣提议,朝廷应当组织人手,增删修改《大周刑统》,以使之成为一部能传芳百世的善法。”
柴宗训知原来时空中,宋法典即是几乎照搬自父皇所修订的这部《大周刑统》,当即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