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3/4)
盘改制,是否太过激进了?”
你谁啊,就敢上书陛下,妄议国策?
还说我等不懂生财之道,只晓得开源节流?
然而,当他们看到文章里‘苟且因循之弊,合于当世之变’这句话之后,纷纷都是面色一变,
“好气魄!”
“自古以来,人才难得,尤其是改革进取之才。”
随后,就见赵祯朝着燕达摆了摆手,又让坐在一旁的起居郎退下。
那些士大夫们,更是看得津津乐道。
“.”
韩章等人陆续传阅看起,边看边有讨论:
“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根由在不知法度?此人,锋芒极甚。”
王安石?
听到这个名字后,韩章等人顿时释然。
“叛国案办得如何了?”
闻言,卫渊与燕达连忙下跪叩首,
赵祯笑道:“年轻人,有些锐进之心,有何不妥?”
但也仅限于写的不错。
如今看来,人家有远见啊!
卫渊听到王安石三个大字的时候,也是极其震撼。
赵祯看着跪地不起的卫渊与燕达,有气无力的摆手道:
“罢了,罢了。”
是个狠人。
卫渊感到头大,“涉及宗室,臣不敢多言,陛下让臣怎么做,臣就怎么做。”
比如,削藩、削爵,广开财源等。
燕达明意,退出宣政殿。
比如,卫渊教武,称少傅,王安石教文,称少师。
毕竟,在前世历史上,此人可谓名声赫赫。
一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郎连忙将这番话写上。
一路干到了宰执,随后一心醉于改革。
但如果,连想都不敢想,还谈什么改革?
最终,韩章给予这篇文章一个较高的评价,
渐渐地,所有人都被这篇文章所吸引。
赵祯询问。
初看时,他们只觉着文章写得还行,但写这篇文章的人,可能不行。
“卫卿认为,二王之罪,该如何定?”
赵祯故作哀思,缓缓睁开双眼,道:
“朕这里,倒是有个人选,可为吏部尚书。”
前年本该升到京城,结果却自请到南方州县当了地方官。
“陛下,王大人这篇文章写得是极好,可若冒然照此文章行改革之策,是否不妥?”
“朕认为,此人,尚缺磨炼,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