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苏辙(2/3)
也得到了楚国太夫人的诰命。】
【他们有三子七女,皆是史氏所出,为了让女儿们风光出嫁,苏辙不惜卖掉在开封城郊买下的良田。】
【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也是一个好弟弟。】
想起在家中的妻子,苏辙眼中神采飞扬,嘴角缓缓挑起一个笑容。
他与她,本就应该携手走过这一生。
少年时的承诺总让人不敢全然相信,但是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岁那年,他与哥哥苏轼进京参加礼部会试,在嘉佑二年的激烈竞争中,兄弟二人同登金榜,震惊汴梁。】
“看来这苏家人,自是有才华的。”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不否认这样的才华。
但是,有才华的人不少,这苏家兄弟,在官场上做的又怎样呢?
不过想想苏辙其人官至宰相,大概是很好的,就是他的哥哥苏轼,老祖宗们还不知道。
但兄弟二人,应当是差不多才是。
【宦海沉浮和分隔两地让二人对床听雨的约定难以实现。】
“看来是分开了。”
皇帝们不禁想着,这是北宋的人,若是在他们这里,又能迸发出这样的才华吗?
【0岁那年,一场乌台诗案让兄长困顿于冤狱之中,为了挽救兄长,他多方打点关系,在上书皇帝的奏折中他不惜以自己所有官职换取兄长性命。】
【最终,在曹太后、王安石等人的多方求情下,苏轼终于获救。】
看到这里,老祖宗们不禁感慨,这兄弟二人之间的感情确实是好。
作为弟弟,竟然愿意用自己多年的努力换兄长的性命。
老祖宗们觉得有些羡慕,但是谁也不说,这样纯粹的兄弟情,他们大部分人是没有的。
【兄长被贬到远方的黄州,苏辙自己也受到了牵连,五年不得升迁。】
“不知道这位名叫苏辙的人,是否会后悔?”有人为他感到惋惜,这可是五年啊!
一个人有多少个五年,稍有不慎,甚至五年内死了都有可能。
可难道要怪苏轼吗?
不说老祖宗们没有立场,就是苏辙自己,怕是都觉得庆幸,用这样一个惩罚换回了自己哥哥的命,怕是会觉得很划算吧?
【在这样的境遇下,二人一有机会仍然以团聚为乐,三年后,苏辙沿赣水至黄州与苏轼相聚,一道游览黄州的山水。】
【苏轼写给弟弟的永远是最好的诗句,而与兄长相聚就是苏辙最大的快乐。】
【元丰八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