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宋朝文人太会玩了(2/3)
要争上一争了。”
李安心里暗叹,这宋朝文人太会玩了。
而这些词牌名还有个前缀,那就是教坊司。
后来是受了挫折和打击,才开始用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但凡有点身份的文人都不屑去写这些。
“呵呵,到时候子瞻兄就知道了。”李安笑道。
苏轼哑然一笑:“子谦还打起了哑迷,那我可就拭目以待了。”
一进大门,宛如来到另一个世界一般,中间搭建的舞台上一群舞姬身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别看苏轼在后世被称为词仙,但是人家在诗词上完全属于半路出家。
舞姬们身轻如燕,莲步扶风,忽如间水袖甩将开来,衣袖舞动,似天上仙女下凡尘,柳腰扭莲步动,恍若仙女沾染了凡尘气息,让人一看就移不开目光。
李安和苏轼下了马车,一栋五层楼高,似塔非塔,气势恢宏的建筑出现眼前。
一一四.四一.八四.二五一
今天惊仙楼不接待外客,只有持请帖之人才能入内。
上行下效,词慢慢就成为了主流。
很多人把词的盛行,看做是文化的兴盛。
诗词在古代虽然受文人喜爱,但是毕竟只是小道。
李安记得后世有人研究过苏轼的词,发现苏轼流传后世的诗词,都是三十多岁才写的。
但是李安看来,更是一种悲哀。
苏轼的词受后世人追捧喜爱,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苏轼之所以能写下这些词,究竟经历了哪些。
这次诗会虽然不是官方举办,但是海文仁这种翰林学士都能来参加,可见影响力不小。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苏洵觉得自己刚刚欣赏舞姿走神了,老脸有些挂不住。
舞台四周有三五成群书生打扮的人,正在欣赏舞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的入神,人虽多却十分安静。
刚刚苏轼那一段是话出自《洛神赋》,虽说曹植一个小叔子给嫂子写这种文章,有些不太合适,但是却不能否认曹植的才华。
古代有名的诗人词人,都有个共同点,基本都郁郁不得志。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诗词大多都含带着很深的隐喻。
正是这种安逸的生活,腐朽了上层阶级。
并不是说李安对词有什么偏见,相反诗词他都比较喜欢,并没有任何偏见。
或者说前期的苏轼太过顺畅了。
惊仙楼呈六角状,每层的六个角都有个飞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