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端水(1/2)
扬州,寻阳。
自曹元静和李元徽两人来到豫章之后,双方对峙已经有月余。
燕军守在北岸,柴桑孤悬于南。
魏军则屯兵幕阜山北麓,柴桑城之西,以及庐山北麓的湖口处,两处立营,对柴桑形成夹击之势。
曹元静并没有想要攻城的念头,因为柴桑虽然孤悬,大无法展开部队合围而攻。
只能从西面攻城,这样一来攻城的难度很大。
如果强行攻城,损失肯定不会小,到时候师老兵疲对岸的燕军跨江打过来,拿什么应对?
所以,这次魏军就围而不打。目标很明确,就是围点打援。
并且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燕军这边也颇为撑得住气。
左右城内现在有将近一年的粮草,守城器械充足,你不打大家就一起耗着。
这种对峙拼消耗,双方都在等待机会的战争其实并不罕见。
秦赵的长平之战,一打好几年。官渡,夷陵,赤壁,刘备入蜀,曹刘汉中,等等。
少则数月,多则数年。
双方的主帅如果都是明白人,那么速战速决的可能性其实很小。
白起、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这种打起仗来就是秋风扫落叶的神将毕竟是极少数的天才。
对,是神将。
这是李元徽自己的定义,是将领里面的t0级别,二哥肯定也算其中一员。
但他是知道自己没有这种天才的,所以他一直的理念就是老老实实的把该做好的事情做好,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而曹元静、陆恭仁等人,他们对于李元徽这年轻人呢,如此撑得住气表示惊叹。但同样,他们的选择也不多。
想要北伐,就得死磕濡须口走淮南。
但现在李元徽把濡须口打造的堪称是固若金汤,砸不动。
所以只能是利用柴桑这地方,把李元徽从濡须口战场调出来。
双方在这耗下去,总比硬砸濡须口好多了。
一旦能在鏖战之中击败李元徽,那么顺势攻下濡须口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这边的作为主战场相对来说,对魏军更有利些。
不过,李元徽沉得住气,曹元静却有些心猿意马了。
而经过这段时间的对峙,陆恭仁也摸清楚李元徽的心态,想要等着对面主动进攻,有点难。
本来换战场就是他主导的,就是为了让调动燕军。因为只有敌人动起来,己方才能找到机会。
《孙子兵法》上说:凡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