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工蚁(2/3)
面的海报吗?不然等等连讲的是什么书籍,哪位主讲人都不知道。别到时就干坐在那里,云里雾里,神游天外了。”宫川被这么一提醒,倒也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随后和北原一起在了走廊,阅读起了海报。海报的下方是这本古书的点校者介绍——藤村嘉代教授。其系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的东洋史研究学者,是该院的院长,可谓位高权重。这候章汜。粗看上去,他的履历十分惊人,论文极度高产。其发表论文高达一百七十余篇,以他的研究生涯记,平均下来竟然可以达到一个月一篇的研究程度。这着实有些夸张。因为一篇正常论文仅发表流程就需要将近1年多,算上写作的时间,在一年半内能够发表出来,显然就已经非常不错。不过,虽然看起来不可能,但现实中倒是的的确确有这种科研怪人的存在。海报的侧边则是藤村的头像。他带着一副眼睛,发际线很高,头顶已经秃了大半,一只鹰钩鼻向前挺着,整个人眼神尤其锐利,看起来非常具有进攻性。这种气质倒是与其高产的论文风格相符合。北原看着这份海报,倒是从中感受到了一点不协调。一位高产论文的学者,在写作必然是带有功利性的。不去追逐热点,不去迎合期刊编辑的喜好,不可能做到如此高产。只要论文撞在了热点上,哪怕研究深度不够,亦往往可以顺利的发表。这就是高产的秘密。但问题在于,点校古籍显然不是一种论文发表。它更像是一种坐冷板凳的行为。在如今大学这座象牙塔里,只有发表在名期刊上的论文才是硬通货。除此以外的科研活动,什么写书、教课、点校等等,都与一个学者在学术体系内的成功程度无关。助教、准教授、教授。这是大学内的等级制度。只有发表足够的论文,才能晋升到下一级。直到最后取得终身教职为止。在没有取得终身教职之前,只要没有发表到足够的论文数量,就会出局。被大学解雇。而一旦被解雇,则等于在学界的道路就被斩断。这就是残酷的论文淘汰制度。在这座幽幽的象牙塔内,无数没有取得终身教职的学者就像是工蚁一般,必须为了论文的发表,不断奔波劳碌。而取得终身教职的学者,则在捞完利之后,又可以捞名,开始发表着些叫人不要在学术过于急功近利的话语,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学风的卫道士。这位藤村教授,想必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了。北原的嘴角微微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