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驱伊洛英雄显身手 第四百二十一章 和议终得成(2/3)
国各自守境,每事不相关涉,惟正旦、生辰遣使之外,非时不许往来,朕计已定。”王伦闻言诺诺而退,来见张通古。此时张通古正以赵鼎旧府为驿所,这数日来也是胆战心惊,每日里闻得院外人声鼎沸,咒骂之声不绝于耳,更时有死鸡、狗血于夜间掷于院中,早已是不堪其扰。如今王伦受命而来,张通古也恐相逼过急,反坏了和议大事,回朝之后,难免受到金熙宗责罚。于是便依高宗皇帝之议,更改国书。一切议定之后,张通古再次上朝,只见高宗皇帝面南而立,张通古顿时心有不甘,便开口道:“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天子以河南、陕西赐之宋,宋约奉表称臣,使者不可以北面。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诏。”说罢转身对随行使者说道:“取吾马来,即刻北还!”秦桧见看事情将要闹僵,于是连忙上前劝道:“使者稍留,且看圣上如何决断。”此时高宗皇帝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但最终还是长叹一口气道:“便依使者之言,东西相对。”张通古见此事再无可逼之处,于是立于东面,高宗皇帝只能立于西面,而后开始准备接受国书仪式。当仪式进行到跪受国书这一步时,秦桧上前跪于张通古面前,说道:“陛下谅阴,三年不言。不便行礼,由下官代之。”于是上前跪受国书。至此,一场金国羞辱大宋的闹剧终于草草结束,高宗皇帝与秦桧的和议美梦终于达成,也为之后的祸乱埋下了根源。而此时身在鄂州的岳飞也收到了高宗皇帝的手诏,里面写道:“朕以梓宫未还,母兄宗族在远,夙夜痛心,不免屈意商量,然皆卿等戮力练兵,国威稍振,是致敌人革心如此。卿等之功,朕岂可忘,若境土来复,自今尤当谨饬边备,切宜体朕此意,益加训练兵马,常作不虞之戒,以图永久安固。”看过这封半安慰,半勉励的手诏后,岳飞重重将这封手诏拍到桌上,对左右说道:“犬羊安得有盟信耶!”随后绍兴九年正月间,宋金和议已成,高宗皇帝下诏大赦天下,为诸将加封,岳飞在此次被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当赦诏来到鄂州后,岳飞愤然不已,于是自己口述,让麾下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封悲壮的谢表。曰:“递到赦书一道,臣已即躬率统制统领,将佐官属等望阙宣读,讫观时制变,仰圣哲之宏规,善胜不争,实帝王之妙算,念此艰难之久,姑从和好之宜,睿泽诞敷,舆情胥悦。臣飞诚欢诚抃,顿首顿首。窃以娄敬献言于汉帝,魏绛发策于晋公,皆盟墨未乾,顾口血犹在,俄驱南牧之马,旋兴北伐之师,盖制敌有经要,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