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为什么朱元璋不传位给朱棣?(2/3)
【为何朱元璋未将帝位传给朱棣,而是传给了他孙辈的朱允炆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根据当时的继承法则,即嫡长子继承制,朱棣既非长子,亦非马皇后之子。
在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的首要行动便是修订《太祖实录》,强行宣称自己为马皇后所出,而这一点在《高丽史书奉实录》中有所体现。】
【当时来自高丽的使节全进曾试图在北平城拜见朱棣,但不巧遇上了朱棣生母的忌辰,按照礼仪,他无法与朝鲜的使臣会面。
据记载,那一天的日期是七月十五日,然而马皇后的纪念日却是八月初十,两日期并不相符,这表明朱棣当日所祭拜的先太后并非马皇后。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朱棣并非马皇后所生,在古代,要想继承皇位,必须是嫡长子。
朱棣既然不是嫡子,那么他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继承制度中的嫡长子规则,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仍被朱元璋所偏爱。
尽管他钟爱的一位儿子受到特别的青睐,但若要逆流而行,让位于朱棣,必会招致其他王子的强烈反对。
在众子中,次子和三子或许不获朱元璋的赞赏,但他们毕竟名正言顺的嫡出,而且朱元璋还有其他二十多名子嗣。
显而易见,唯有确立朱允炆为皇储,方能令众多藩王心悦诚服,这也顺应了嫡长子继承权的传统法则。】
【实际上,朱元璋并非未曾考虑过立朱棣为继承人,而这就要引出不选择他的第二个理由。
朱允炆得到了文官集团的鼎力支持。曾经,朱元璋担忧朱允炆缺乏决断力,无法稳固帝位,因此考虑改立四子朱棣。
文官刘三吾挺身而出,提醒朱元璋,若立燕王朱棣为太子,那么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又将何去何从?
这一番话,彻底消除了朱元璋更换继承人的念头。】
【那么,刘三吾为何要提出这样的疑问呢?
原因在于朱允炆可谓是文官集团的代表。他从幼年至靖难之役期间,一直在深宫中接受教育,由这群文官亲眼看着成长。
而朱棣则在军营中长大,其性格与朱元璋极为相似,果断严厉。
因此,相比朱棣,文官们更认可朱允炆,相信只有朱允炆继位,他们这些士大夫才能享有安宁的日子。
见文官们对朱允炆有所认同,朱元璋便开始清理朝中的另一股势力,即以蓝玉为首的武将会贵。
尽管蓝玉最终失势,但朱允炆继位后,削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