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一章:困境(2/3)
多一点点希望的微光也能照亮你的周围!”
吴迪的话让几个队员的眼中重新发起了光,大家讨论起各个家庭的情况,寻求解决的办法。
当天夜里,山河睡的不好,有水土不服条件艰苦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被吴迪的话所触动。
他被感动了,被志愿者团队的纯粹所感动,对于自己是其中之一感到自豪,他要做点什么!但他能做什么来改变困境呢?
第二天清晨,山河在脸盆发出的声响中睡醒,他打算今天去地里看看。
昨夜的深思让他想到了记忆中的一片宣传软文,那是后世他帮京都净菜中心改写的网络宣传稿。
他山河依稀记得净菜中心在山西五台山周围有个马铃薯种植基地,产出的马铃薯质量特别好,这个基地是土地流转的工作成果。
伯吏村周围能种植马铃薯吗?土地流转能在这里开展吗?
洗漱完毕后,山河在吃早饭时提出自己要去地里看看的想法,吴迪和其余队员都有些疑惑,不过还是答应了山河的请求。
“我也跟你一起吧!”一直沉默没有存在感的扶贫办王副主任说道。
山河看了看这位矮瘦的中年人,“王主任,那您带着我去看看吧!”
等大家都安排完工作,两人直奔庄稼地而去。
“山河,听说你是全国闻名的少年作家,你觉得希望工程这样的工作,在伯吏村的效果能有多大?”王副主任不经意的向山河问道。
山河闻声转头看向身边的王主任,“我很赞同昨天吴迪说的话,哪怕只是多一个孩子上学,希望工程就有意义,我们的工作就有希望!”
王主任笑了笑,“我知道教育的重要性,但对于伯吏村这样的极贫村子来说最先考虑的是增加收入,否则你们很难在这里打开局面!”
山河听完后没有说话,两者的观点都对,只是站的位置和角度不同,贫穷和教育就像缠在一起的链条,有可能一起爬升,也有可能一起坠落。
王主任也没有再说下去,两人沉默的走到了地头。
这片黄色山包中间的空旷地带就是伯吏村大部分的农田所在地。地里各家各户都在为浇水做着准备工作。
山河看着弯腰辛勤劳作的人们对王主任问道:“王主任,你对农作物耕种了解多少?”
王主任有些疑惑的看着山河,“大部分都了解,我父母就是农民,他们就在隔壁村。”
“伱们种过马铃薯吗?”山河问道,“我听说马铃薯很耐旱!”
“种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