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人民日报》专稿报道(2/3)
他的进门声像是闹铃声,一下子引来了陶家人的注意。
看起来,一大家子人似乎都在等着他,大家目光齐刷刷的看着林朝阳。外出了一天,他的中山装已经发皱,脸上也带着几分疲色。
陶玉墨第一个跳上来,“姐夫,奖品呢”
林朝阳将手中的布袋子递给她,陶玉墨毫不客气的接过,然后翻找出奖状和纪念册。
“呀!真得了两个奖!”
陶玉墨欢呼了一声,把奖状展示给家里人,众人如同检阅一般挨个传递。而陶玉墨在看完了奖状之后,眼珠子便盯上了林朝阳拿回来的那两本纪念册。
纪念册封面印的是鲁迅先生的头像,内容包括了本届评委会成员名单、获奖作品、作家名单以及获奖作品内容。“姐夫,你有两本纪念册呢”陶玉墨意有所指的问了一句。
得了两个奖,可不是两本纪念册吗
陶玉墨看似问了一句废话,那点小心思一眼就能看穿。
还没等林朝阳表态,陶玉书便说道:“别想美事了,这可是全国奖项。”
闻言,陶玉墨一脸失望,嘟囔道:“两份一模一样,有一份不就够了吗”
“两份纪念册才证明是得了两个奖!”
陶玉书说了一句,手中摩挲着奖状,满脸喜悦,看向林朝阳的眸子柔情似水。
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与家人分享完得奖的喜悦,林朝阳夫妻俩回了房间。陶玉书听林朝阳说起有些获奖作家还受邀去文学讲习所学习,他却没人邀请,还颇有些遗憾。
“这种邀请都是刊物和讲习所商量的,我这么年轻,人家不邀请我,是认可了我的水平已经不需要参与这种学习了。”林朝阳略带几分炫耀的语气对陶玉书说道。
“知道了,你了不起,你现在是全国知名的大作家啦!”
陶玉书的语气娇媚,让人心痒痒的。
林朝阳的双手箍住了她的纤细的腰肢,夫妻俩对视一眼,心有灵犀。又是**滚烫的一夜。次日一早,《人民日报》发表了新华社针对本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专稿报道: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评选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协统领茅盾,把印有鲁迅头像的纪念册和奖金发给了得奖的27篇短篇小说的作者,他希望在他们当中产生出未来的鲁迅。”
“中国文协统领茅盾也在会上讲了话。他说,这次评奖是经过群众评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次作品是经过群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