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暗度陈仓(2/3)
道:“贤侄此言,合情合理。”心中却大感棘手,若贾琮愣头青一般扛着新法大旗,抓人杀人,倒还不怕,如此一来,成了锦衣卫的日常案子,那就不好办了。
甄继微一沉吟道:“原来如此。世兄,愚兄有些浅见,不知当讲不当讲。”
“大兄但说无妨,琮洗耳恭听。”贾琮拱手道。
“那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如今你身为锦衣提督,这四家与贵家又是至交老亲,既然犯了案子,合该避嫌才对,以免为人诟病,落些褒贬。
何不把他们移送金陵府,如此你又恪守了国法,又避了嫌疑,又顾全了世家之谊,岂不三全其美。”甄继道。
甄应嘉目光灼灼,看着贾琮,缓缓开口道:“继哥儿此言,倒也老成。”这句话实际上已委婉表达了甄家的态度。
贾琮略一沉吟,道:“大兄为我筹划之情,琮深感大德,只是曾听人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想来办案子也是一理。
只要心中有一杆秤,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国法、对得起百姓,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倒也不用避讳什么。
四家在金陵盘踞多年,根深蒂固,他们的案子,金陵府未必办得下来,还是我亲自办罢,即便有人褒贬,随他们去罢。”
甄继看了甄应嘉一眼,叹道:“世兄所言也是正理,只是毕竟是世交老亲,可否小惩大诫?也不伤和气。”
贾琮道:“大兄说的是,琮也不是不近人情之人。昨儿我已下令,把罪行轻微的放了,其余人等,皆有命案在身,琮实在爱莫能助。”
甄继还想再说,却被甄应嘉抬手打断。
“继哥儿不必说了,国有国法,岂能因人而异?贤侄此举,公正严明,宽严相济,想来也无人不服。”这句话出口,意思便是甄家不再插手此事。
“世伯过誉了。”贾琮拱手道。
甄应嘉笑道:“今日请贤侄过来,并无什么正事,只是叙叙别来之情。自上年你去后,老太太和她们姊妹老是念叨你,让我请你来顽。
我说你在辽东为国戍边,哪能说回来就回来。至你任满回朝,又公务繁忙,更走不开了,好容易这回南下,正好公私两便。”
甄继也笑着附和。
贾琮笑着谢过,想着欠他一个人情,因说道:“上年借重世伯之力,林姑父的盐务始能顺利,琮一直以来铭感于心,今日过府,倒有几句肺腑之言,禀告世伯。”
甄应嘉见他神色郑重,忙道:“贤侄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贾琮微微一顿,左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