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失街亭(4/17)
拼命,两人又大战了几十回合,最后还是拳怕青壮,更年轻的狄干身体素质更好,在宿勤明达力竭的时候抓住了他的破绽,用长槊了结了宿勤明达的性命。
主将身死,水源也断了,叛军再也没有作战的意志,纷纷向于谨所部投降。
于谨命令各部接受秦州叛军的投降,然后立刻派出函使向苏泽报捷。
面对这和自己军队数量差不多的叛军,于谨的选择是将叛军的武器收缴,然后将其中的精锐挑选出来编练成新军,其他凑数的老弱病残和不合格的士兵,则给上口粮,让督战队押送到后方去安置。
当然,于谨能够这么做,都是因为这场仗实在是太富裕了。
投降的叛军失了锐气,但也不是没牙的老虎。
如果让他们自行解散,那很多叛军还会逃回天水,那这一仗等于白打了。
如果全部坑杀,且不说坑杀俘虏这件事到底会不会不祥,其他秦州叛军知道了官军坑杀俘虏,那以后就没有人愿意投降了,今后每一次打仗都会殊死抵抗。
于谨的做法是最稳妥,最没有后患的方法。
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将军不用呢?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粮食来安置降卒,也没有足够时间和人手来甄别整编降卒。
于谨这么做的名声传出去,略阳城的守军本来就不足,主将宿勤明达也战死了,于谨又没有坑杀俘虏,略阳守军立刻开城投降。
于谨占领略阳,这时候距离秦州治城天水已经不足百里。
天水城中的叛军惶恐,可是莫折天生却没办法回援,因为在甘谷,他也遇到了硬骨头。
前文勘误,苏登的先登营是跟随于谨进军的,不是侯景,前文已经修改。第2/2页)
在如此周密的筹备下,苏泽不认为莫折天生有机会击溃任何一路大军。
关中战事的部分可能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崔光让儿子送来的史书中,也有很多河东作战的资料。
崔光自己所写的史书中,还记录了北魏重臣之间的恩怨交往,对于苏泽研究重臣士族之间的关系也很有帮助。
苏泽交代王思政好好研究,接着说道:
“崔公这些书,可抵十万兵!”
苏泽刚刚说完,就有使者送来的紧急军情,于谨已经击溃了宿勤明达,占领了街亭。
——
五日前,于谨围困了宿勤明达屯兵的台地。
宿勤明达发现台地没有活水后,于是亲自带领军队冲下台地,想要杀出一条突围的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