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最后一课(6/7)
说罢,他的眼神在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脸庞上缓缓扫视了一遍。
学生们闻言,纷纷肃然坐好。
不仅仅是给面子的问题,还有最后一课这四个字让他们感伤了起来。
“到今天,你们都读了十二年的书,不短了。
虽然在我的课堂上你们都比较闹腾,但作为基地班的学生,你们一个个的其实都比普通学生更加努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所以,在学生时代,你们取得了比普通学生更加优秀的成绩。
高考,拼的是各学科的总分。
于语文一科,你们只是背了许多,掌握了很多的答题模板,学会了很多八股文的技巧。”
说到这里,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些许的惭愧之色。
他们何尝不知道,语文才是最美的学科
但高考的指挥棒便是如此,理解,自己的理解永远是错误的。
李晓波笑了笑,继续讲着,“有人说,你们在读书时,赶路赶得着急了些。
只是死记硬背那些诗词曲赋,不明其意,也没来及去品位那些文人风骨。”
说罢,他顿了顿,摇了摇头,背着手在教室里踱着步子,
“其实,在我看来,并非如此。
在我看来,这就是教育的意义。
小时候记忆里比较好,理解能力比较差。
所以我们需要在记忆里最好的时候记住它们,然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用一生去感受和理解。
中式教育的意义在于知行合一。
提前为你灌输思想,在拥有相关阅历时,那一刻的五味杂陈、醍醐灌顶,也就达成了教育的闭环。
这也意味着,之前的文章在真正的意义上,完成了它们的任务。”
教室里渐渐的响起了掌声,卿云佩服的望着这位平时从来不管学生学习的老师。
前世,没有这一幕。
因为在前世的这天,这个班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出现,都忙着复读的事去了。
李晓波点了点头,然后便在黑
板上写下了十二个字。
以德服人、春风得意、牛郎织女。
“今天这节课,我给大家讲这三个成语。”
见台下的学生们面露不解,他笑着说,
“我知道,这三个成语,你们初中、小学都上过。但,今天我重新给大家讲一次。
不用记笔记,记在心里。”
“以德抱怨,同学们,这个成语出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