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三国三大毒士(2/6)
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
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
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简单,将军虽然擅长用兵,但绝非曹操敌手。曹军虽然刚撤,但曹操必然亲自垫后,我们的追兵虽精,但将领比不过他们,他们的士兵还很有士气,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曹操之所以还未尽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后方出了事,所以击破将军的追兵后,一定会全力撤退,留别人断后,他留的将领虽厉害,却比不上将军,所以我知道将军用败兵也能取胜。”
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
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
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
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
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
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
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
贾诩劝阻说:“昔日,您破袁绍,如今,又将汉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远着,军势已经很大了。若是凭借楚国旧都江陵城内的丰饶物资,用以褒奖士吏、安抚百姓,使人们安土乐业,则不需要劳师动众,就可以让江东稽服了。”
曹操没有听从这个休战养民的建议,依然继续进军,结果跋涉至赤壁,“疾疫大兴”,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
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
马超多次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