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三国:英雄辈出的时代(3/6)
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安葬于惠陵。
……
孙坚(?-192年 ),字文台,吴郡富春人。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孙坚出自寒门豪族,年少为县吏,以勇猛尚武显名,被召署假尉。
熹平元年 (172年),为吴郡司马,募集兵勇,参与平定会稽地区响应许昌的暴动。
后历任盐渎、盱眙、下邳县丞。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孙坚率淮、泗精兵至河南镇压,任佐军司马。
汝、颍黄巾军退守宛城,孙坚领兵率先破城。
董卓专权后,孙坚兼并汉廷任命的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两支势力,依附袁术。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于洛阳城外击溃董卓,攻克洛阳,驱逐吕布,修复为董卓所破之东汉陵墓,扫除汉宗庙,祠以太牢,并得汉帝所遗之传国玉玺。
初平三年(192年 ),奉袁术命,率军征荆州刘表,为刘表部将黄祖兵士射杀。
孙坚性情勇烈,武艺高强,亦有智谋,是东吴基业的开创者。
其在汉末乱局中以军事活动起家,特别是在江淮地区的活动,为其家族子弟此后经略江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字伯符,吴郡富春县人,东汉末年割据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
孙坚参与平定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等军事活动时,年少的孙策携母迁居舒县,与当地豪族名士周瑜等人以及士大夫阶层,深得江淮地区的人心,颇有声誉。
孙坚死后 ,孙策为继承父亲的志向而暂时屈侍袁术,带兵攻取庐江郡。
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后,东渡长江,协助堂兄孙贲和舅舅吴景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及其部将樊能、于糜、张英 。
建安元年(196年 ),孙策击败会稽太守王朗和吴郡太守严白虎 。
建安二年(197年),袁术称帝后,孙策公开与袁术决裂,得到朝廷的认可,授骑都尉、会稽太守,袭封乌程侯。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以朝廷的名义表孙策为讨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