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督工(2/3)
征集整个县的能工巧匠。
又写了一个话本,大意是一个乡绅有颗菩萨心肠,见百姓出行不便,便出钱修路搭桥。百姓为感谢乡绅,在路边筑起路牌。见到路牌的百姓和商人都觉得乡绅仁义。
为此,百姓们都愿意去他家的铺子买东西,乡绅的生意更加兴隆。
而乡绅行善积德,乐善好施,好人有好报,不仅自己长命百岁,后代子孙更是各个出息,整个家族都兴旺发达起来,成为一个大世家。
李延宁的话本写的通俗易懂,让人抄了几分,送到茶馆和酒馆的说书人手里,雇佣他们这段时间都讲这个话本。
李延宁在金溪县待了两天,最后带着一批雇佣来的有经验的匠人,去粮食铺买了粮食,浩浩荡荡运回来官道这里。
锦州和江州受雨水侵扰,今年很多地方都颗粒无收,需要朝廷赈灾。华朝又征集徭夫,今年秋收怕是也会有影响。目前华朝已经从各个地方调粮来赈救受灾的地区。粮价难免更高了一些,李延宁也买的不多。
林甬官和徭夫们看到一袋袋粮食,眼睛泛光。尤其是徭夫们,已经有一些每天只能吃一顿,早就饿得两眼发黑,手脚无力了。沉重的劳动鞭笞着他们,更让他们没了生的希望。
再这样下去,越来越多的人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豁出去的心态会一直叫嚣着,起义就这么兴起了。
李延宁到的时候正是饭点,他让匠人们架锅给徭夫们煮顿热乎的粥。
林甬官哪里有不应的,立马让大家停下来,开始做饭。徭夫们兴奋极了,对李延宁连连道谢。
叶明和李青松拉过李延宁问他怎么回事?李延宁再有钱能买多少粮食?徭夫又有多少人?他就是掏空家底,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而一旦停了粮食,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李延宁这个读书人比他们都懂。
李延宁知道舅舅和大伯担心他。他安抚他们道:“大伯,舅舅你们放心,我不会贸然行事的,我这是得了王大人的首肯,你们别急,去端饭过来吃,我们边吃边说。”
李青松和叶明听到这,才心下一松,两人端了饭,找个僻静的地方吃起来。
李延宁告诉他们自己的计划,两人听得入神,饭都差点忘记吃。听完整个计划,李青松更是开怀大笑道:“我就说宁子不会这么冒失,果然在憋大招。”
叶明赶紧将他的嘴捂住,道:“行了,咱们知道就好,你还想怎么嚷嚷!”
“我这不是太高兴了嘛。”
李延宁道:“大伯,舅舅,计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