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山河纳尽(3/4)
但董卓占据朝廷大义,若天下只有他一个人反抗董卓,难免会让世人觉得,他赵云因为被罢免了官职,恼羞成怒才反抗董卓,根本不是为了匡扶汉室。
所以,赵云要召集天下各州郡长官反抗董卓,这样既能提高声望,也能将天下的野心家唤醒。
因为这是一个名正言顺自立的理由,我们反抗董卓,就能不奉朝廷的旨意。
这也是这么多诸侯响应的原因,因为他们都想脱离朝廷,自立一方。
而蔡邕、赵云传檄伐董,就给了天下各州郡长官,名正言顺自立的理由。
当然,这也是赵云自立的理由。
顿了顿,赵云继续道:“文和应知各镇诸侯,除了吾岳翁,其余人伐董是假,实乃图名!”
贾诩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心中也为蔡邕感到悲哀,十八路诸侯可能只有蔡邕是一心除董,匡扶汉室!
而一个忠心耿耿的老臣,与一群各怀心思的诸侯在一起,受伤的只能是蔡邕。
贾诩叹息道:“伯喈兄一心汉室,迎来的只能是失望!”
说起蔡邕,赵云深深叹息,因为他的出现,蔡邕成为了一路诸侯,这也导致蔡邕希望越大,失望也会越大。
说实话,这个纷乱的时代,真不适合蔡邕这样的人。
“此次伐董结束,我打算带岳翁去幽州,着史立书,遗泽后世!”
蔡邕对他如此信任,而赵云却不能成为蔡邕心中那个角色,他对蔡邕有一些愧疚;但这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只有他这样的心性,才能走下去。
“伯喈兄无意权争,着史立书,乃是其志!”
贾诩与蔡邕相交二十年,对蔡邕是非常了解,蔡邕最大的心愿,就是详写大汉历史,让后人铭记大汉的辉煌。
“不说岳翁了,让他看清这个时代,也非坏事!”
赵云摆了摆手,正色道:“刚刚文和提及吾有回幽之意?”
“最近几日,我确实在思虑此事,伐董最终的结果,只能走向瓦解!韩馥一死,冀州无主,而冀州富饶,乃霸业之基!”
“主公欲争冀州?”
贾诩微怔,随即摇了摇头道:“冀州虽富饶,但非夺取之时!”
“何也?”
冀州钱多粮广,人口更是幽州的三倍,赵云眼馋久矣!
“光武兴汉,最大的助力便是冀州士族,而今冀州力量看似雄厚,但对主公亦是高堑,图之不如缓之!”
冀州士族帮助光武帝刘秀中兴大汉,这些支持刘秀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