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4章 帝国内的潮涌(5/8)
接着帝国反对派相互交流的系统,但是没有把这场胜利,当成成果过于宣扬起来。
卫铿解释:“对于这些上层革命派来说,他们是盯着城市中心变革的路线。所以就算说了成果,他们也不会有所在意,并且这宣扬没什么好处,整个帝国反对派内目前还没多少斗争经验。这时候把农乡根据地暴露,只会被他们当成城市夺权的筹码。”
卫铿:筹码只有在最关键的时候压上来,这样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而最关键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打破双方力量平衡的时候。在天平两端配重上,最后一个砝码的话语权是最大的。
…种田才是硬道理…
11月份后,北部农田领地在抓紧时间进行农业生产,一百台拖拉机整合起来,组成专门的联合耕作团,一路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边进行收割。帝国北东部的气候比西南要快一周
这个农乡联合公司的模式,对农用机械调度,以及劳动力运用的效率。远远超过天空帝国内“贵族容克”农庄的模式。
农青会对乡间旧势力,例如肥固特等老地主们还在改造。
这是强硬且充满技巧的改造,但不是粗犷的镇压夺走土地,平均分配。
因为直接抢夺田地会引起很多人的不安,因为还有不少中农,富农拥有土地,并且哪怕是农奴,也是想要拥有土地。直接打破概念,会让所有人不知所措。
农青会的土地政策中没收的土地,仅限于,荒地荒山。这些荒山闲置的土地资源,在旧地主的名下,没有有效利用,又不准许他人利用。
往往是农场主树立了一块碑文,就把整座山定为家族资产,任何贱民入山,轻则鞭挞,重则打死。
“这种占地的行为”,恩马形容:“就像二十一世纪大学中,某些人用一本书就占据了一排座位。”
而将这些“少数人强占土地”收归公有化,然后重新分配的行动,那是没有遭遇任何阻力的。乡民们都拍手称快。
至于那些三年内有耕作迹象的土地,产权没有任何变动。
但是,这些土地“种什么”却由不得乡土中旧势力做主了。
…卫铿:“新时代的村霸,不是靠着霸田来养狗腿子,而是靠着垄断城乡之间沟通,”…
“旧统治被体系的崩溃在于,占地的成本太高,而新资本是控制航道交流”这出自万伦大陆六百年前一位金融专家的总结。
这是监狱中那些革新派们讨论的热门理论。而现在,在北部农乡的黑板上,用作授课的材料。并且开始了实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