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六章、第14号令(2/6)
了一块新电板。
到了涉外写字楼,宫雪忙她的工作,南易坐在她对面看报纸。
刚看了没一会,他就在《吹风报》上看到一篇报道“假集体现象是私营企业的趋利避害的行为,不足为怪,但是由于这种现象损害了国家的利益,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这种企业的大量存在,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壮大了集体经济,其实大谬不然。
这些企业享受的税收、信贷政策优惠,使国家财政受到了损害。有的地方假集体企业占到注册登记集体企业的80,如果对其进行清理,国家税收无疑可以有可观的增加。”
看完报道,南易看了一下文章记者的名字,然后就抚摸着下巴。
《吹风报》是一份很严肃的报纸,它上面的报道不会随意刊登,吹风就是提前吹风,既然上面点了“红帽子企业”的问题,那不远的将来,摘帽行动肯定会展开。
八八年,温市那边好像有一家桥墩门啤酒厂的小企业搞试点,设计出“股份合作企业章程”,那个章程很微妙,和完小集团的股份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
章程规定企业财产中有15是企业全体劳动者集体所有的不可分割的公共积累资金,它的独立存在,是股份合作制企业区别于合伙私营企业,为集体经济组成部分的重要标志之一。
正是有了一部分公共积累,股份合作制企业被理所当然地归入了集体经济的范畴。
这一企业股权的设计举世皆无,可说是国内基层改革派面对所有制禁区的一次大胆创新,它被认为是一种非驴非马经济,却在理论上能够自圆其说。
一家私营企业要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变得非常便捷——只要宣布本企业的15资产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积累即可。
二月份的时候,农业部还发了一个“第14号令”,颁布《农民股份合作企业暂定规定》,并附《农民股份合作企业示范章程》,其蓝本便是桥墩门啤酒厂的那个章程。
“呵呵,私营企业的数量会急剧增加。”
摘帽行动一展开,之前挂靠在集体企业名下的私营企业会想办法脱钩,“第14号令”正好给它们指了一条明路,假集体会摘帽子,真集体估计也会借着东风由公变私,集体资产流失是可预见的。
南易拿起电话打给了葛翠竹,“阿婶,帮我带句话给耀东叔,承包的事情我让了一步,可集体企业就是集体企业,性质现在不会变,将来也不会变,谁想变,可以来和我说,我一定会和他好好讲道理。”
“南易,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