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乘风破浪会有时(8/11)
经不再那么夸张,日本央行早就发现贷款狂热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只不过现在还在喋喋不休的争论软着陆的策略问题。
这么多年,经历和目睹的大事多了,一些内幕南易也清楚,一个企业、银行出现大事故,就是所谓的暴雷,在众人皆知的那天的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前,其实有那么一小撮人已经知道,并悄悄的制定好了解决方桉,并模拟了好几次。
暴雷,只有普通人才会懵逼,有准备者总是云澹风轻。
就像日本央行准备软着陆,并在暗中准备着合适的时机实施解决方桉,但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不管是股市还是房市的坑都太大,并不是那么好填,何况还有很多势力不希望这个坑被填。
南氏也是一样,谁要对付填坑人,南氏绝对会帮帮场子,多了不敢说,五十亿美元之内随意招呼,随时准备着冲上去壮烈牺牲。
美股呢,经历过黑色星期一之后,有过短暂的沉寂和调整,接着就迎来第二波牛市,到目前为止,美股的股指再度翻了一番。
过去的几年时间,美国的大型企业都在实行全球化战略,推动企业盈利找到新的增长点,很显然,它们找到了,所以才会出现美股的第二波牛市。
说到全球化,这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词汇,早在19世纪的殖民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殖民大国从殖民地进口原材料,再将本国工业品销往世界各地,就是全球化的一种表现。
不过现在的全球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次全球化主要由跨国公司所推动,是销售上的全球化,更是生产上的全球化。
销售上的全球化,即是美国企业将商品销售到其他国家,20世纪初直到60年代末,美国一直是一个商品净出口国,销售全球化的现象持续存在。
不过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对外出口形式出现了明显变化,其开始更多出口无形商品——服务。
自里根改革和个人计算机革命以来,美国诸如科研、娱乐产业等服务业进步巨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领先优势,是美国服务业出口全球的前提。
生产上的全球化,则是指美国企业逐渐将制造环节外移至海外发展中地区。
经历了70年代物价和工资的快速上涨后,美国的人力成本已经过于高昂,不再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所以,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建厂,或将生产环节外包给海外公司。
美国本土企业则更多的负责研发、营销等高附加值服务性环节,而纯粹的加工、制造企业数量大为减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