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强调意味着缺失(4/5)
。
纠结了没一会,南易就决定投了,不多投,就投个十万亿美金。
应该勇于尝试,万一成功呢?
“嗯?南氏有十万亿吗?”南易忽然反应过来,“好像应该是没……那就问问假如肯不肯借,如果肯借就可以投。”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南易拿出一本光伏的技术资料翻阅起来。
南易看光伏的书,是出于农业方面的探索,光伏农业是未来农业的一大分支,不管是自动化还是智能化,将来都离不开电。
比起风力发电对环境的苛刻以及会引起的弊端,显然,只要有阳光就能发电的光伏更胜一筹。
从1839年珐国科学家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算起,太阳能电池已经经过148年的漫长发展历史。
年代,第一片硒太阳能电池就被发明。
五十年代的先锋1号卫星上天,六十年代的宇宙飞船“光轮发射”上天,七十年代特拉华大学建成世界第一个光伏住宅;
一直到现在,澳洲出现一天可以行驶200公里的光伏动力汽车ortrk,光伏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欠缺的是商业上大规模应用的回报率太低,暂时还不具备普及的可行性。
不过,光伏产业只要能按照正确的轨迹往下走,“光伏经”不要被歪和尚拿去念,它的未来可期。
可惜,不念歪经还真的有点难。
从范蠡那时候开始,剑走偏锋就已经是老传统了,到吕不韦这儿,又开始玩起了囤积居奇,到了当下,商人又朝着快赚、大赚、轻松赚的方向进化;
热点噱头一鼓吹,再加点金融手段,轻松翻个数百倍往回赚,投资小、回报大,现实如此,谁又愿意去搞投入大、回报不可知的研发呢?
再说,普通人有几个懂技术,还不是看别人怎么吹呗,这个填补空白,那个世界领先,一分成绩吹出一百分功劳。
稍微研究点什么东西出来,不管它成不成熟,适不适合普及,就说它成熟,就说投资它回报很大,鼓吹起来,忽悠别人来买自己的东西,别人会不会亏管它呢,自己先赚起来再说。
有了钱就可以另起炉灶,研发市场前景更大的产品,比如说“自动化智商税收割机”。
南易在这边看着资料,另外一边,深甽,一场合资企业的签约仪式正在进行当中。
只见主席台上,葛翠竹在一份合约上签上自己的大名,站起身,和隔壁的合作者交换了手里的合约,再次签上大名。
然后,再次站起身,双方握了握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