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南中后续(2/3)
所欲言,便是说错了,也绝不会有人怪你。”
诸葛亮这才说道:“亮以前听说过蛮夷之事,知晓他们许多仍在山林之中刀耕火种,甚是不解,不知为何不传授他们更好的耕种办法。”
“兄长来信时也说,虽然下山参与屯田的蛮夷逐渐学会了如何耕种土地,但那些在山上的蛮夷,却没有此机会。”
“窃以为,蛮夷屡次叛乱,未必是其不服教化,而是教化未至。”
刘辩听着,忍不住笑了起来。
如今十四岁的丞相,已经有了些未来的风采。
教导蛮夷们最新的耕种技术,让他们不用饿着肚子,再施以真正的教化,让他们明白对错,再辅以公正的法令在教化之后,才是王道。
但长久以来,固然有能做到这一点的官员,但也往往只是凤毛麟角,人走政息。
刘辩笑道:“可叹,过往这诸多封疆大吏,竟无孔明看的透彻。”
将心比心的道理真有那么多人不懂吗?非不能也,实不愿也。
毕竟,想要教导、教化,需要投入的精力以年计,而等到成效的时间同样以年计。
对于绝大部分追求短期政绩的长吏来说,能立竿见影的,才是他们最愿意做的事。
不然,做了一任两任长吏就被调走了,好不容易要做成的政绩要么被继任者废止,要么被人摘了桃子……
听了刘辩的夸赞,诸葛亮有些脸红,推辞道:“不过是亮之浅见,陛下过誉了。”
“旁人说这话可能只是嘴上说啥,但朕却知道,孔明说这话,将来若有机会,一定会身体力行地去做的。”刘辩化身夸夸党,继续夸道。
诸葛亮的脸更红了。
见诸葛亮真的要不好意思了,刘辩才止住了自己的恶趣味。
不过,要想彻底解决南中问题,光派兵镇压是不够的,必须得有一个类似诸葛亮的人前往南中。
刘辩想到了诸葛玄,能力虽然跟诸葛亮没法比,但品德上很是值得信任,是個老实人。在今年的移民工作中,诸葛叔侄的考评一直为最高的上上,诸葛玄的确可以升迁。
但刘辩对于诸葛玄的能力终究还是有几分质疑的。
他有心想给诸葛玄派一个得力的副手。
诸葛亮他肯定是舍不得的,且最迟明后年,诸葛亮十五六岁,大诸葛亮两岁的万年公主也到了该出嫁的时候了。
这时候,就要体现出皇帝的优势了——想不到就不想,刘辩当即写了个小纸条,交给了尚书台。
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