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不可不防啊!(2/8)
为什么时代不允许?因为当前有知识的人,无一例外不是贵族就是贵族后裔,他们有自己的家族需要壮大或是振兴,哪怕一时间给其他家族效力,抱着的也是恢复家族荣光的想法,最后必将自立发展自己的家族。
人才不断流动要等到大量贵族失去封地,一开始也是抱着上面的想法,后面能够重新自立的机会太少,才渐渐使得聘任与卸任成为常态。
拿商鞅说事,他就是卫国的落魄贵族,先后去了很多国家找机会,最终被秦国所聘任。
商鞅的权势一度超过秦国的一国之君,只不过所获权势是因为秦君信任,等秦国换了新的国君,权柄立刻受到极限压缩。
等秦国的一国之君不再需要商鞅这个人,商鞅也只能是回到封地做垂死挣扎,几乎连一丝涟漪都没有泛起,秦国商氏就被族灭了。
商鞅崛起到身死只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时代变了,至少是权贵之间的玩法已经变得不一样。
当前历史阶段,独独有楼氏会对非本族的外人开放教育资源,其余家族只是教育有血缘关系的族人。
只不过,楼令也只是给家族内部的相关人等开放资源,并未吸纳其他家族的人前来学习。
简单来说,楼令的做法不是孔丘那种,仍旧限制一家一姓之内。
而孔丘收徒其实也有界限,他的弟子无一例外,要么本身是贵族,不然就是贵族的后裔,不存在“泥腿子”。
估计孔丘并未限制,只是时代的局限性摆在那里。
毕竟,孔丘又不是选择启蒙老师当职业,也就不是从完全空白教起,弟子还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为基础。
春秋战国到遥远的以后,也就是到两宋才进入知识公开化的时代,不再限制于每一个家族内部展开启蒙教育,有专门教导识字的启蒙机构,既是每一个学阀开设的公开学堂。
只不过,两宋的启蒙机构,其实是在培养自家学阀的人才。
要等到明初才有官办的启蒙学堂,只是再好的政策由人去执行,免不了一个人亡政息的结果。尤其是那些读书人历经过蒙元时代,遗毒一直存在且发挥,使得明朝的读书人成为历朝历代最烂的一批人。
栾书有心刺探楼氏的内部情况,只是感到非常忌惮。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共识,打探其他家族内部情况不止是挑衅的行为,等同于在进行宣战。
晋国内部的政治生态本就无比复杂,楼氏没有展现出硬实力之前,栾书还敢诸多算计并付诸行动,明知道楼氏有了何等实力,再做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