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鸠兹?芜湖啊!(2/4)
过日子,另外三个村庄的农耕状况也是极差。
讲道理,吴国有平原,并且平原的面积比晋国还要广。
如果说是因为树林密布导致无法展开农耕,以为晋国就不是相似的情况吗?
只能说,吴国自有国情在,他们的中枢或许想改变,奈何不是一个政策就能够让情况得到扭转。
中原列国能够开垦出大片农耕区,他们要感谢中原的竞争远比南方大,再来就是制度关系不同,导致吴人与中原人对农耕的追求存在差距了。
吴国有贵族,可是多数贵族没有封地,某个地区要发展什么,中枢下达指令都不一定有用。
中原不一样,多数贵族会有封地。有封地的贵族还有“指标”这玩意,敢不努力,无法支撑纳赋所需或是交不上税,封地可是会被收回的。
吴国这边,多数土地归于一国之君,干出什么成绩,受惠的其实也就国君。
所以,给自己干活,与帮诸侯干活,无论从心态还是实际动手**,哪可能没有存在区别。更别提现在不是立功,能够得到等价回报的时代了。
“我好像记得伍子胥为吴国做了超大的事业,得到的待遇也就是被赏赐一座宅子?”楼令没有记错,只是缺了私人武装、仆众等等。
另一位来到吴国发展的孙武,他做下了偌大的功绩,得到的待遇其实也挺一般,甚至晚年不止处处受到监视,生活条件还过得比较寒碜。
在春秋战国时代,南方诸侯确实不如北方诸侯大气,无论楚国、吴国或越国都是那般情况。
也就楚国底子厚,导致楚国一次次跌倒还能爬起来,吴国和越国跌倒一次之后就干脆被灭。谁敢说跟历代吴君或越君,他们的只能同艰苦无法共富贵以及刻薄寡恩无关呢。
他们沿着大江一直向西,沿途也就“鸠兹”一座城池。
这一座城池很有吴国的特色,也就是占地面积不广,不过城墙却是高达七米。
别小看七米城墙,需要用到“高达”这样的字眼,原因是它在吴国为数不多的城池中,城墙高度排在第二。
“这里是吴国面对楚国的最前沿?”郤至近来的话很少。
郤至虽然对南方不是那么熟悉,没有记错的话,楚国还要在更西边才对?
楼令很恰好有来过附近,只不过是在魂穿之前,想道:“这里是芜湖吧?”
当地的地势相对平坦,有山也只是一些小山包。
只是大江两岸布满了各种植物,尤其是水网非常的密集,倒是符合“鸠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